一个匈牙利导演的处女作居然艳惊全场,别以为匈牙利电影终于打了回翻身仗。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处女作,然后这个导演便从此消声匿迹。大概是一个被压抑了太久的文艺青年,终于逮着个拍电影的机会,于是便把上辈子积蓄的能量一股脑的豁出去,初看起来影片才华满满且颇具个性。但这样的导演再往后却成了生不出蛋的鸡,只剩打鸣了。而所谓的才华真的很难说,一个看了一千部电影的影迷让他鼓捣出一部颇具个性的影片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儿。电影的套路就那么几种,想玩深沉的就来个全景长镜头,想让你看不懂就把故事的关节点去掉,这种侯孝贤式电影法是既省钱又有范的模仿手段,影片结束再打一行“致敬小津”那真是牛B闪闪了,可能还会在电影节骗一两个奖回来。不过这都比较低档了,越有个性的导演越容易被模仿,像让·皮埃尔·热内和韦斯·安德森之类的,风格如此鲜明,你再去模仿真的就没劲了。你说致敬吧,我看着不像,你说是抄袭吧,人家又抄的不到位,而且还有自己的东西。高段位的抄法应该像昆汀那样,既要进得去也要出得来,该抄就抄,抄完了成了自己的风格了。这是需要才华的。没有才华的抄完了,影片的亮点全是人家的,自己的东西所剩无几。这就像是小孩玩过家家,你过的是别人的生活,不是自己的。忽然想起了《柔道龙虎榜》里面的那个傻子,“我做姿三四郎,你做桧桓,哈哈哈”。
说了那么多就想说一个道理,抄袭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才华。抄了部处女作出来,往后的路还得自己走。这部《狐仙丽莎煞煞煞》的整体风格大量模仿了《天使爱美丽》,处处透着眼熟,如果你已经谙熟了这种风格,影片又处处在意料之中。这是多么糟糕的观影体验呀,导演想秀智商给你看,但你却觉得他是个傻B。
不过导演还是杂揉了多种电影元素,比如日本的狐仙志怪传说是影片的精神内核,那个时不时蹦出来唱歌搞怪杀人的飞鸟谷,又有十足的印度歌舞片风格。而这些风格的应用既让人感到新奇之外,却总让人有不耐烦的感觉。这种诸多风格的杂揉生硬而无趣,只能看个热闹。至于里面的各种道具小聪明,如正反都能看的画,墙上的物品印记,那只总跑出来的蚯蚓,那把锋利无比的日本刀,咖啡壶等等,看一个人秀聪明是很难受的事儿。影片的道具应用远远不如《天使爱美丽》来得惊艳而妙趣横生,在这方面影片模仿得生硬且死板。在人物的设置方面同样如此,喜欢芬兰音乐的佐尔坦军士,光着身子在警局里乱逛,总是说不出下半句歇后语的警长,孤独成僻的男人、喜好黑暗料理的鳏夫等等这些人物,虽然极具个性,但在影片中出现不久后便死掉,虽然他们的死是影片的主故事线安排,但人物的个性跟人物之间缺少关系,每个人物虽有个性却仍显单调,整体上看起来让人乏味。说白了,影片为了搞怪而搞怪,风格流于表面。
说到影片的整体故事架构其实是无趣的,一个死去的日本歌手的鬼魂不断杀死女主丽莎身边的男人,就为了永远跟她在一起。我从来没有见过一部影片对于人的死亡是如此的漠视且漫不经心。这当然不能跟一死一大片的枪战片比,我的意思是,本片中人的死亡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动力,而这种设置又缺少人文上的嵌入,而这种对死亡的漠视及随意,正是导演既缺少才华又没有底线的地方。一个对影片具有剧情推动力的人物,既不坏又不惹人厌,就因为剧情需要就这么死了,而影片没有表现出怜悯,也没有任何的因果说法。对于这一点,纵观电影史上对人的死亡有如此恶俗趣味又缺乏基本尊重且毫无人文价值的,这样的影片确实是罕见。
而丽莎在影片中看起来完全就是个花痴,一个三十岁的女人为了找一个男人居然如此地饥不择食,影片中,丽莎完全是为爱而爱,不管她看多少遍三流日本小说,可能也不懂啥叫爱。说得难听点,丽莎不是在找寻爱情,而是在找日。一个缺乏爱情观的女主不配得到爱情,你再纯情都没用。一个缺乏爱情观的爱情片不是个好爱情片,有一个大团圆结局也没用。
丽莎的寻爱之路是男人们的寻死之路,她就如《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该说一句,“生而为人对不起”。最对不起的还是观众,一部影片让人惊喜却缺乏才华,丽莎的人间失格,至使影片沦落为一个伪文艺青年的玩票之作,导演能不能有下部作品,我蛮期待的。
公众账号:锦灰一堆看电影
公众号:jhydk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