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磨一剑的《大鱼·海棠》已经公映,正在接受观众的检阅。在画面、音乐取得观众一致赞赏的同时,它的故事引发广泛争议。尤其是在影评界,很多人“撕”得是不亦乐乎。有的影评人认为该电影故事苍白,剧情根本撑不起一部电影,甚至有的直接给它打上了“烂片”的标签,《大鱼》的故事真的有那么差吗?

    《大鱼》的故事的确十分简单,作为“其他人”的女主人公椿在游历人间的时候,遇到了人类男孩鲲,鲲为救椿死在了大海之上,满怀内疚的椿为了救回鲲的生命,不惜以自己一半寿命为价向灵婆做交换,随后发生的事情超出了椿的预料,她的这个举动在椿的世界里引发滔天洪水。
    
    很多人看到这就开始批判,以影视怪蜀黍发表在“票房透视镜”公众号上的《<大鱼海棠>距离神作,只差……》为例,该文直接将椿称为“圣母绿茶婊”,认为“为了养鱼,背弃父母,拿全村人的命做赌注,也未免太过白目”,“其实养鱼没事,叔也很喜欢小动物”,拜托,“鲲”只是一条鱼吗?只是一只宠物?那是活生生的一条人命,更何况椿根本就没有想到因为她救鲲会引发那么大的灾难。《奇葩说》曾经有一道辩题,“救一个人,还是救一船人?”,如果杀了一个人能拯救一船人,这个人是杀还是不杀?当时的辩手谁也不能说服谁,而作为“议长”的马东、两队队长高晓松、蔡康永都认为这个选择很难做,因为生命不能用数量来简单衡量,只有十六岁的椿果断选择放弃鲲就不是“圣母绿茶婊”了?影视怪蜀黍的论调和椿村子里的其他人一样,带有明显的歧视色彩,他们认为鲲是外来人员,他的命远远比不上自己村民的命重要,只是这种观点正确吗?连反驳的必要都没有吧。

    看到自己救人的行为印发如此大的灾难之后,椿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她选择牺牲自己拯救了族人的世界,用自己的行为狠狠地打了称她为“圣母绿茶婊”的人的脸。

    纵观全片,椿的行为动机一直很明确,人物行事的逻辑也很清晰。“鲲”因为自己而死,所以我要救他。这或许就是一直执念,得不到的越想得到,以此贯穿全片,在逻辑上并没有太大的漏洞,也符合心理学上的代偿论。至于悲催的备胎男二“湫”,他为了救椿不惜一切,也符合影片对他出身的交代,湫父母双亡,跟着奶奶长大的他,身上带着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野性,所以行事也同椿一样不计后果。与椿不同的是,在救鲲的问题上,湫有过一丝犹豫,也更为理性。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椿和湫都是刚行成年礼,他们的行为自然会带有儿童才有的冲动、偏执,至于得失,他们不会太过计较。如果你用成年人的眼光看,椿和湫的行为自然谈不上符合逻辑,但如果从小孩的角度看,这个故事是立得住的。“小孩才分对错,成人只看利益”。

    当然,《大鱼海棠》确实有一些情节设计不太合理,比如突然出现的“双头蛇”,它的出现只为带来椿爷爷的死亡?因为湫完全没有必要去推开棺材,放出双头蛇。当然,也可以解释为湫的好奇心切。另外值得吐槽的是,人物的服装风格不一,女主角椿的民国风、湫的现代风,和其他人的古代风格完全不搭。

    最后说一句,个人认为《大鱼海棠》算是国产动画片的一部佳作(神作谈不上),甚至说和《大圣归来》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