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之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如果我是片中的主人公Robin,我会怎样接受突如其来的瘫痪现实,会如何忍心自己深爱的妻子的陪伴,会用什么样的眼睛和态度去看去面对这个并没有因为我的倒下而倒下的在保持着继续运作的生活与世界?以及,如果我是Diana呢,我的爱能否给我不要倒下的力量,在迷雾弥漫的、未知的现实与未来面前我会迷路么,我该怎么办,我是不是可以值得并奔向更好的生活?
幸好我谁也不是,否则仅仅是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可能就要昏厥。但认真想一下,我真的谁也不是么,如果有某个不幸的loser看到我这无聊碎字机的工业产品,也稍微动用感情认真想想,你真的谁也不是么。当初因为复读的缘故和粥(前女友)分开,最初的想法便是——要在一个更大的城市里获得新生的她,身边的一切都将变化更新,衣食住行学习朋友社交甚至无聊与有趣,如果她在那个新世界中遇到更优秀的人我该如何,我该怎样对待她以及我们的关系。
当时觉着,在我这,粥的幸福比她是我的女孩儿这件事更重要,因此始终担心在大学的她某天也许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错过一个更优秀的人。我就抱着这样的“初心”,对粥做了一些愚蠢的幼稚的无聊的事,终于她也确实奔向了我眼里的更优秀的人,在她心里应该也是如此。我只是自己,而不是坚强面对现实用力生活的Robin&Diana,如果我在电影里,或许我会活下去,但一定不会有Diana的陪伴吧。当然,这不重要,电影就是电影,现实就是现实。
回到电影,首先关注疾病本身。也许这种病本身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随着身体瘫痪而来的病人生活及其整个世界的崩塌,所以别说什么上帝最疼爱的人理应承受更多的苦难,都是狗屁,上帝不过是一个玩笑。没有办法,连自杀都做不到的病人能做什么呢,只能可怜地以情绪低落想死的名义赶走陪在身边的人,让他们去呼吸更新鲜的空气去过更健康更完美的生活;没有办法,像病友帕蒂就说慢慢你就会习惯,哪怕习惯的是接受不久的未来自己将住进方盒子这件事。
反正横竖都是死,又何必要选择苟延残喘。只是恰好有一个病在我身上,而非我本人就是病本身。是,我就像没有感情的机器人一样在将台词胡乱地排列组合,并没有认真在关注Robin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坚强。硬要说点什么的话,Robin的心路历程大概如此:由于不想拖累Diana以及认为Diana不会也不可能爱这样的自己而产生“Let me die”的情绪;再在Diana说“或许我能让你的生活更有意义”、“虽然一切都是最糟糕的情况,但我没法人受每次走进来听你说你想死,因为你还活着这就是现实”之后因为觉着自己的爱人都在接受,接受这个疾病、接受我是个病人、接受我是病人之下我们的生活,便开始学着接受,放手去生活。
到最后他演讲的时候说“所以我选择了活着,因为是Diana告诉我要继续活着的,因为她,陪伴她,为了她…”,我猜,如果Robin最初只有50%接受继续活着,那坐上呼吸机轮椅之后的或许是85%…当然,不论接受现实的意愿是多少,哪怕是1%但都选择了继续活着,我就觉得很伟大。Robin倒下之后,医生就跟Diana说这种病没有奇迹,如果果真如此,那我一定是长了一双奇迹的眼睛,视线所及皆是奇迹。Robin接受现实,便是奇迹;Diana不离不弃,更是奇迹;家人朋友陪伴以及呼吸轮椅机的出现,都是奇迹。是,在这里现实本身就是奇迹。
与其说奇迹,不如说是我个人的小小感慨。或则,我甚至都觉自己没有什么资格去谈论关于这样的话题,毕竟我连交朋友写毕业论文找工作这些“小事”都在不断逃避,有什么脸对真正地从身体中汲取勇气接受和面对现实的人发表些不着边际的言论。停一停,至少不要在这里抱怨生活,如果我能停止嘟嘟囔囔,说不定就是奇迹?有时候面对真正的伟大,我们都难以找到一个贴切的词去形容,对Diana我就始终不知道该说什么。开始她对Robin说或许我能让你的生活更有意义,在我们观众以及她家人朋友的眼睛之下,Diana的确有使Robin的生命以及他们共同的生活更有意义。
而我眼里心里,最大的意义都在Diana,她知道并选择了自己生活的意义且最终用了一生的时间追到了她心所随。虽然她在Robin生命最后一尺的时候告别说道——你给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人生——但如同Diana选择了自己人生的意义一样,这无与伦比的一生始终源于她的自我成就,是她用自己的mind power握住了自己的爱和生活、寻找到了黎明、变成了美丽的圣人。最后,让我们来一起party,一起路边野餐,用音乐、用舞蹈、用善意、用爱来装点生活、装点黑夜,以等来黎明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