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歌手姚贝娜因患乳腺癌去世。就在她离世前前后后几十个小时里,微博上关于她的消息铺天盖地,因为她去世而起的纷争也是愈演愈烈。网络上的纷纷扰扰甚至都让天堂里的姚贝娜都得不到安息。
 
    严格的来说姚贝娜并不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歌手,好多人要不是因为她的离世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位明星。
 
    姚贝娜去世后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成为了中国第964位眼角膜捐献者,据医生称“姚贝娜的眼角膜非常透明”,仅凭这一点歌手姚贝娜就值得让人尊敬。
 
    但是姚贝娜的去世没多久,著名媒体人王小山却在微博上爆出,姚贝娜康复期间一直在喝中药,并暗示有可能是中药耽误了姚贝娜的病情,由此引发了“中医粉”和“中医黑”的骂战。其实关于乳腺癌这种疾病并不罕见,当年“林妹妹”的扮演者著名演员陈晓旭就是因为乳腺癌而早逝的,当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更是一语惊人:“陈晓旭就是被中医害死的。”
 
    关于中医、中药的问题网络上一直争论不休。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科学、文化、伦理、法律的方方面面。
 
    网络上关于姚贝娜喝中药是否延误病情的争论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被随之而来另外一件更让人震惊的事情给占据了。姚贝娜的经纪人在网上破口大骂深圳晚报的记者没人性,爆料记者未经允许伪装成医务人员到手术室拍摄姚贝娜遗体的照片,这个事件迅速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关于记者道德底线的问题又成了大众“吊打”的对象。之后深圳晚报公开道歉,华谊兄弟声称正在收集各种相关证据和资料,将提交给深圳市市委及市委宣传部。
 
    事情发展到今天远远超出了一个艺人去世这么简单地一个事件,里面充满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如果一个社会在公众事件上习惯用“道德”去进行“过度”的解读和界定,那这个社会就很难说是一个理性的社会。首先“道德”本身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它也很难去作为一个“尺度”去衡量是非。我们可以看到,大众一旦拿起“道德”的大棒就会完全失去理性,更多的是一种简单的情绪宣泄,沦落为一种“群体精神暴力”。
 
    另外通过姚贝娜我们也可以看到公众在“道德”上的分裂性。如果公众把对待记者的“道德洁癖”用在中药上,而把对待中药的“宽容”放到媒体上也许会更合理。
 
    因为毕竟“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容不得一丝马虎;而媒体则是我们了解真相的唯一渠道,他们的工作,不管有多“不道德”(我们当然可以去谴责媒体),从整体来说也都是“可原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