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就是官商,带着二品顶戴的商人。这个名号之所以被世人熟知,大抵上应该是从胡公雪岩开始。但其实早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陶朱公范蠡三聚三散家财,吕不韦奇货可居谋国成相,靠的都是与政府合作,做垄断生意,亦官亦商的套路。只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史,明面上却又偏偏写着重文轻商四个大字,只有那些眼界高扩,身份模糊的商人才能登堂入室,称候拜相,是为红顶商人。
 
    说起官商,世人普遍都有偏见。确实,官商勾结,依靠垄断牟取暴利,再加上穷奢极欲,各种为富不仁。2014年先后落马的大老虎身后,围绕着的不都是些这样的“红顶商人”吗?也难怪世人会有偏见。不过假如就此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也未免失之偏颇,至少还有胡雪岩,还有《大清盐商》,还有像汪朝宗这样心怀天下,眼界高阔的大商。所以,在这个时机,《大清盐商》的播出,其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毕竟从某些方面来说,它既可以看成是一部红顶商人的教战手册,也可以说是一部有关红顶商人自我修养的教科书!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大清盐商》与前段时间吵得沸沸扬扬的《北平无战事》也有很多异曲同工的地方。后者是借解放前期国民党政府流产的“币制改革”揭开官商勾结、官官相护的沉珂弊政;《大清盐商》则是用一本账册披露了清朝盐政事务和盐商生态。都是用类型化、密集冲突,多方角力的戏剧关系,包裹了一个严肃且意义深远,又具有时代象征的命题。那就是商人,尤其是身居高位的红顶商人的自我修养。
 
    作为一部古装剧,《大清盐商》并不像时装剧那样,有诸多掣肘,所以可以尽可能地铺陈开来。剧集一开场就是极尽奢华,而且很有后现代风格的扬州城“选丑”大会,长袖善舞的盐商们次第登场。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京城外、驿站里,走投无路的两淮盐政尹如海离奇死亡。自杀?他杀?山雨欲来风满楼,于观众而言,只是一出戏罢了,于现实而言,却有太多可供对照的记录,触目惊心。
 
    紧接着,酷吏阿克占走马上任,四大总商阳奉阴违,官与商,在不能紧密合作时,就只能成为鲜明的对立面,面对残酷的国家机器,即便是富可敌国,又将如何自保?当然,电视剧毕竟只是电视剧,朝中有人不仅好做官,同样也好经商,凭借汪朝宗与乾隆皇帝的私交,第一关有惊无险的度过,可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毕竟无论是作为一个案件还是一部好看的剧集,一波三折,风云吊诡总是在所难免的。
 
    作为一出戏剧,《大清盐商》最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写活了一帮角色,不论是非,只说应对。作为全剧的男一号,汪朝宗取材自清乾隆年间,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徽商第一人——江春。可说是一个标准的红顶商人。深谋远虑,先安身立命,再报国平天下,汪朝宗用自己的风范树立了一个红顶商人应有的样板。与之相抗衡的阿克占,或许是为了衬托汪的缘故,则显得未免太过小人,至于马、鲍两位总商,人物倒是鲜活,只是从形象上而言,最终存在的目的大概也就是为了衬托出汪朝宗的以德服人,不怒而威。对了,还有一位萧老爷子,虽然出场戏份不多,但是老谋深算,明显可以看出来,也是位身正而多谋的老江湖,他与汪海鲲一老一小,恰好可以看做是与汪朝宗薪火相传的一代儒商。
 
    此外,作为张黎与盛和煜联手的一部剧作,《大清盐商》明显松快了些,在紧张的剧情之余,借着假名郑冬心,实则扬州八怪的这个角色,多了几分时下少见的烟火气,文艺情怀。这大概也是所谓红顶商人所必修的一门人生课程。无论是秦淮河畔的莺莺燕燕,还是狂狷放浪的名士情怀,作为中国商人骨子里的儒家审美,民间生存智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来都是兼包并蓄的。只有在张弛有度的生活当中,才能更好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之相对照的,刘志军与“红楼选秀”等等,如果是放在当年,恐怕实在难入总商等人的法眼。红顶商人的没落,由此可见一斑。
 
    假如撇开戏剧本身,自从时代的轮回和象征而言,《大清盐商》在映照现实之余,其实更是委婉地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加强自我修养,不仅仅是对于当代的红顶商人们有实际作用,至少对于梦想着成为红顶商人却不得其门而入的普通人而言,这至少也是一次不错的自我修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