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惊悚片一直是韩国电影所善长的题材,而林大雄又是一个善于从庸常生活的片断中发现惊悚点的导演。作为中韩合拍片的《不速之客》,我们并没有看到一个韩国导演拍摄一个中国故事的水土不服。反之,他在极具中国化的故事中找到了观众的惊悚点。
 
比如影片开头黎明和韩彩英租房的情节。小区里的疯汉以及神经质的邻居都是我们生活中惯常碰见的人物,因为人物的生活化,更方便观众入戏,而这种悬疑的设置更能让观众达到惊悚的效果。耿乐这个人物的设计更是这样,一个黑车司机,加上再有点神经质。在现实的生活中这样的人物并不难见,见到了我们也会提高警惕。而导演正是利用了观众这一点心理,在现实的生活中危险其实无处不在,林大雄只是将这种危险生活化且扩大化了。于是观众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生活映射到影片中,因为自己的身边也有类似的危险分子,然后将影片夸张后的惊悚情境重新投射回自己的生活,看了影片过后,你可能因为怕遇到像耿乐一样的司机而不敢再打黑车了。所以,导演为观众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架起了一个互溶的桥梁,你会因为生活而感到电影惊悚,也因为电影的惊悚开始害怕生活。
 
在林大雄的上一部影片《老师的恩惠》中更是这样,学生们去看望老师却各怀鬼胎,表面上尊师重道,而在心理上都有因为这个老师造成的或多或少的心理阴影。而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所遇到的心理阴影,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司空见惯。老师的一个小小的误会,一次体罚,或者一次辱骂和讽刺,都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这种阴影在学生们的成长中不但无法化解反而不断放大,进而造成自己生活的挫败。这样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而我们的心理阴影又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电影中的情节跟我们真实的生活是如此的相近。而林大雄导演正是利用了这一心理,在影片中将这种心理阴影造成的病态扩大化,从而造成影片惊悚的因由。而影片中的情节我们很熟悉,因为是自己生活常见的,我们又因为这种熟悉而感到生活的惊悚之处。
 
就是这样,小区的一个疯汉、整天抱着狗的神经质邻居、有着心理问题的黑车司机,这种生活化的潜在危险分子构成了影片的惊悚元素。再将耿乐这个黑车司机的心理问题进一步扩大造成整部影片的凶杀成因。不过导演在悬疑的设置上仍然欠缺火候。
 
在影片的情节设置中,黎明应该是最容易成为杀人凶手的人,因为下属的工作失误造成公司几十万的损失,老板却让他一个人负责,不但将他辞退还要启动法律程序让他赔偿损失。本身温文而雅的他居然当场顶撞老板,可以看出他已达到了情绪的极点,这是工作的压力。跟女友刚租了房子,交了房租,又准备结婚,而这时又被公司辞退,生活无着,这是生活的压力。女友的母亲本来就看不起自己,认为他配不起自己的女儿,而这时又丢了工作,连结婚的钱都没有,这是感情上的压力。在工作、生活和感情这三重危机下,本应造成黎明的行为失态。而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影片应该设置黎明杀人的悬疑,只不过在最后应该来个情节反转,让观众看到真正的凶手应该是耿乐。而耿乐这个人物的内向和木讷,本身就不太具备杀人潜质。我甚至认为影片的情节也是这样设置的,因为黎明被警察抓就已经造成了警方怀疑他是凶手的假象,这个悬疑点的设置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正常的情节设置应该是让观众看到黎明就是凶手,而接下来的情节就是黎明如何保护女友且在这个过程中揭示真相的过程。在这个悬疑点上影片已经设置了黎明杀人的动机却又轻松放过,让我们在影片的最开始就知道凶手是耿乐。于是,一个看上去处心积虑的包袱在影片的开始就已经抖开了,所以在整个影片上已经不存在一个贯穿始终的悬疑设置。这时候影片的所有情节重心已经从“谁是凶手”转到了“凶手为何杀人”上,而我们要明白,要揭示“谁是凶手”这个悬疑必定要涉及“凶手为何杀人”的问题,所以影片的悬疑设置虽然看上去避重就轻,但换个思路一想,影片反而跳出了一个传统悬疑的俗套。
 
当然,黎明的长相过于标志,脸上没有一丝邪气,让观众相信他是凶手实在有点困难。影片也可以像《亡命天涯》一样,在刚开始就让观众知道黎明不是凶手。这样的话,影片的重心就应该是黎明如何与凶手作斗争了。影片显然将重心放在了这一点上,老板的死亡和女友的生命威胁成为很好的情节推动点。在效果上看起来,影片利用好了这一点,又进一步加进了“让我们作朋友吧”的男男基情。因为这本身就是时下流行的CP。只不过这个影片处心积虑设置的CP本可以造成黎明女友跟他的感情危机,只是这个危机在影片中并没有体现。也就是说,影片虽然处心积虑地避开了一个个悬疑点,最后轻飘飘地抛出了耿乐的杀人原因,影片虽然有悬疑不足或有些平庸的问题,但至少我们已见不到早就看腻味了的港式悬疑。
 
可以看出导演林大雄是一个制造惊悚的好手,虽然在悬疑的设置上没有再走传统悬疑的老路。黎明的正面形象及耿乐的邪气,在表演的呈现上已具备很大的表演张力,所以影片虽然有悬疑不足的现象,可通过两个主要男主的情感设置,增加了影片的剧情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