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文中简称《那些年》)这部电影是2011年上映的一部青春爱情喜剧。该部电影剧长为1小时47分04秒。如果将整部电影粗略的分为三部分,前1分30秒当作第一部分,影片的后14分30秒为最后一部分,那么中间剩下的1小时31分04秒就是占据比重最大的第二部分,同时也是最能引发观众共鸣的部分。

纵观整部影片,一、三部分本应是连贯的,却从柯景腾咬下苹果、露出微笑的那一刻一分为二,将回忆穿插其间。它们的衔接却并不十分突兀,借助了音乐节奏的变化是一大原因,相比第一部分舒缓柔和的音调,第二部分开场则是一阵昂扬、富有节奏感的音乐,画面中柯景腾骑着单车飞快前行,车轮旋转。声画合一之下,将观众拉回卷入那段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青葱岁月。

在1分30秒的第一部分现实篇当中,首先出现在画面的是书桌上一颗红苹果,苹果下衬着一只女式针织手套,那是沈佳宜的,柯景腾为见沈佳宜前往台北,天气寒冷,沈佳宜将左手套摘下给他(大约1小时03分处),屋内挂着精诚中学的校服。红苹果象征沈佳宜,而手套与那件有蓝色墨渍的校服,可以说是联系现实与记忆的道具,是“柯沈”懵懂爱情的见证。第二部分则是讲述柯景腾等人在国中和大学的那些年里,以青春为名,追逐他们所喜欢的女孩沈佳宜的故事。这部分是采用时间顺序记叙的回忆篇,因此更有代入感,更有时间的流逝感,多多少少会有一股伤逝的味道萦绕。当柯景腾经历失恋的痛苦与青春的无奈时,他选择用跑步来宣泄,最后躺在操场跑道上,背后的白色跑道呈一个十字架形状,自己如同被钉在上面,献祭了青春,对氛围的渲染起了很大的作用。

细数电影中的重要人物角色,总共7个。柯景腾和沈佳宜先不必说,其他5位在片中也都各有特点和作用,比如说胡家玮,作为片中重要女配角,她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她是沈佳宜的闺蜜好友,她的存在,不仅让沈佳宜在5个男生之间不再“势单力薄”,更是将沈佳宜许多不能对男孩子们说的话,引导出来。又比如谢明和,他作为影片中一个学习优秀、成熟稳重的胖子,也为后面柯景腾的失恋做了铺垫,让沈佳宜与谢明和在一起这一剧情的出现更具有戏剧化效果。

影片内除了按时间顺序叙述之外,还有一条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画外音。整部影片直到结尾,画面之外都有一个“我”存在着,它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以画外音这种最直接的的形式讲述“那些年”。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关系以及周围的环境、时间的转换等几个主要情节转折点,几乎都是由画外音进行交待的。这样的画外音在影片当中,总共在出现过38次。这是一中回述记忆的视点,奇特又具有全知性,让导演在处理全剧视点时,有了参照,显得游刃有余。

片中的台词也是颇有深意的,开场时镜头内,打开的画册上面潦草的铅笔字迹写着:“人生中发生的每件事,都有它的意义”,隐隐是对后面剧情当中沈佳宜对柯景腾说的那句“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是徒劳无功”的回应。剧末,柯景腾说“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个女孩的时候,要真心祝福他们永远幸福快乐,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像我们这种背后放箭的,才是真爱”,而当女孩挽着丈夫的肩膀,笑意盈盈,甜蜜满足地从红地毯上走过时,“我错了——原来,当你真的非常、非常喜欢一个女孩,当她有人疼,有人爱,你会真心真意地祝福她,永远幸福、快乐”。都是男主角柯景腾所说,却短短时间内发生改变,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感,仿佛是年少轻狂与成熟稳重的他隔着时空的一次交流,给观众一种明显的成长感。

这种自由、深情的画外音,把故事的时间,真正地定格在了那些年,真正让那段记忆有了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可以说《那些年》这部电影片中所讲所述,不单单指“柯沈”之间懵懂的爱情,同时也包含着好友之间的友情以及七零年代的人特有的思维逻辑与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