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电影《何以为家》是一部“催泪炸弹”,但我却哭不出来,在长达2小时的时长里,他带给我的更多是无力和无助。

特别真实,特别残酷。

《何以为家》是一部来自黎巴嫩的电影,片中的主角是一个出生年月不详、没有身份证明的小男孩赞恩。他头发卷而乱,总是下撇着嘴角,眼睛大而无神,乍一看,给人一种 “苦大仇深”的感觉。

看完整部电影,我最大的感触是无力。它来自赞恩,来自他的父母,也来自黎巴嫩那些没有身份的孩子们。

赞恩一家生活在贫民窟,拥挤而脏乱。

影片中,赞恩有一个心爱的妹妹萨哈,但他总担心萨哈被父母“卖掉”。因为房东儿子阿萨德觊觎着她,而赞恩一家已经没钱再付房租了。

当阿萨德要赞恩把零食带给妹妹萨哈时,他知道阿萨德另有所图,就把零食扔进垃圾堆。

当萨哈初次来月经时,赞恩极力去掩饰这件事。因为他知道,这意味着妹妹会被送人结婚。

当房东和儿子阿萨德来索要房租时,他清楚这是在“提亲”,所以愤怒的要赶走他们。

赞恩清醒的意识到这些,却无能无力,只能看着不到12岁的妹妹被父亲带走,送给阿萨德作老婆。

赞恩的妹妹萨哈要被送去嫁人

这一切导致了萨哈的早夭,赞恩也因此持刀扎伤阿萨德被关进了监狱。你不能否认赞恩的反抗和努力,但无论他做了什么,其实都改变不了什么?在残酷现实面前,他是渺小而无助的。

同样无力的还有赞恩父母,这一点在赞恩控诉的法庭现场,被无情揭开。在庭审现场,赞恩起诉了父母,因为生下了他。他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毫无节制的生育只会给孩子带来痛苦。

但他的父母也被生活折磨,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苦苦支撑着。当面对女律师指责时,母亲说,你有什么权利批评我,你有我这种处境吗?我一生都在做奴隶。

赞恩的父母在法庭现场

我绝不是为赞恩的父母辩护,因为他们是造成赞恩悲惨童年的直接“祸首”。生而不养,应该被谴责。但另一方面,他的父母同样承受着生活的压迫,或许曾努力过,仍无法改变一切。当面对众人指责时,他们难以控制情绪,泪流满面。

在《何以为家》里,劳工拉希尔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她的身份证明快要过期,面临着被遣送的危险,并且没钱去购买假身份证明。她有一个需要哺乳的孩子,每天上班时,她将孩子偷偷放在厕所的行李箱里。

跟孩子在一起,拉希尔开心的笑着。

和赞恩的母亲不同,拉希尔对孩子充满了母爱,她的生活中还保留着爱。

为了赚钱买假身份证明,拉希尔四处奔走,祈求商人便宜点卖给她,去前任老板那讨要工资,甚至剪掉长发去卖钱。在这种艰难情况下,面对人贩子花大价钱买下她儿子的要求,拉希尔没有答应,也不曾动摇。

当她抱着孩子时,我感到母爱深深的震撼。或许正是如此,生活对拉希尔才有了点不同:有爱,希望就不会灭。哪怕是被警察抓到监狱里,对孩子的思念和爱,仍是她最坚固的支撑。

赞恩和妹妹萨哈在天台,这是少有的温馨时刻。

尽管电影整体残酷,但也有一些温暖的画面。赞恩与妹妹坐在天台,淡淡阳光打在身上;在街边游乐园,赞恩也享受了孩子们专属的乐趣;寄居在拉希尔家时,他们短暂组成了“温馨的家庭”……

特别是在影片结束,小男孩赞恩要拍摄护照照片了,面对镜头,他露出了不曾有过的微笑。

面对镜头,赞恩露出了微笑。

这或许是导演在告诉我们,不要放弃希望,答应我,别丢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