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六套《今日影评》探讨《长安十二时辰》成为爆款背后的原因:70%经费注入的精致置景、精确还原原著及历史细节的衣妆与言行……

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赵金刚

《长安十二时辰》现今占据了朋友圈半壁江山,好评如潮,电影质感、细节还原是被提及最多的词。

去年七月看完小说后,知道这部小说被翻拍成影视剧,当时我有点担心,担心这个剧会不会被现在的模式搞成一部新的偶像剧,包括很多朋友都有疑问,十二时辰,能播这么多集吗?

现在看这部剧之后我觉得,没有冗长,没有注水,而且在台词和镜头上都极度地凝练,它就是介绍发生在长安上元节一天当中的故事,狼卫要在上元节这天去袭击长安,由长安不良帅张小敬与静安司司丞李必为领头者,开展了一场保卫长安的活动,真的是用足每一分钟,去展示每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展示每一个场景。

包括很多网友都表示说小说中所描述的长安,栩栩如生的从书中走出来了。甚至我觉得很多地方很多细节,比原著做得更好。

比如小说中只有望楼传递信息,制作组按照周易去做了一套密码系统,相当厉害。包括很多其他的情景,造成了很多社会热点。

比如说最早的一个热点,是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他头上插的簪子和发冠,刚开始很多人在弹幕上说是不是扎错了,以前只见过横着插的簪子。其实在道教系统里面,得道的高道士簪就是这么戴的。

其次可以看到,剧中的服装,真的是按照唐代武士的形象打造了铠甲,包括饮食,很多人开始关注水盆羊肉,有很多细节我觉得,大家的热点是跟着剧情的延伸自动展开的,这点是做的相当好的。它同时也提示着我们,只要你高度尊重细节和尊重历史,用心地去拍摄,你就不需要去刻意地找热点,因为观众会自发地给你带来讨论的热度和话题。

从7月1日开始《长安十二时辰》已经以付费的形式在海外多地陆续上线,也就是説它的火爆程度已经从国内延伸到了海外,其实之前以唐朝为背景的影视剧很多,比如说《大唐玄奘》《狄仁杰》《妖猫传》,为什么就这一部剧能够成为爆款?

这背后是一个综合复杂的作用,才能使这一部爆款剧出现,首先是主创团队的用心,在还原长安的场景时可以看到,不仅仅的导演一个人在战斗,它整个团队,都在用心用力地去打造这部作品。

所以我说这部作品中没有配角,每一个群演的表情都是那么地专注那么地认真,如果没有一个团队去万众一心凝心聚力去拍摄,也不会有如此这样的呈现。

其次这部作品能呈现出这么好的效果,是因为他把大部分成本用在了制作上,我们知道在原来的影视剧制作中,大量的成本其实是给了片酬,而《长安十二时辰》70%的投入用在了制作上面,尤其是服装和道具上,这也很让我震惊。

总制片人梁超说“我们在香山搭建了70亩的唐城,完完全全地把剧中的西市搭建了出来,所有的制作比例都达到了70%以上,都是把钱花在刀刃上,希望大家在看到这部戏的紧张。剧情的主线之外,也能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

在制作上大量的把成本给了城市的复原,这是一个良性的现象。

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有两点,第一点是用好的艺术作品讲好我们中国故事,第二点要在礼仪和礼节上下功夫去呈现时代和历史文化,而这部片就是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

比如说每一个人物形象,都不仅仅是一个个体,背后都有他的思想呈现,像李必他说“我要当宰相”,背后就体现了一种忧国忧民的中国古代仕人的这种情怀。

观众在看完这样的细节之后,自己会愿意去探究,到底我们的文化是如何的,我们文化是一个什么形态的。站在更长远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这部剧,能为我们当今的影视从业者带来的启示是,这部剧折射出的我们目前很多的影视人在自觉地践行着我们的信念。

中国其实不缺好的主题,好的题材,但究竟怎样去创作,到底是该向资本妥协还是把主要的心力用在讲好故事上,这是影视剧从业者要用心思考的点。

每一个业内人都要认真阅读,不仅是剧本,也是中华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整个中国经过70年的发展,积累了空前的物质财富,同时伴随着发展的还有民族自信,民族自豪感,但这种自豪感应该是扎根于文明传统中的,我们有服饰之美,有饮食之美,有礼仪之美,如何用影视语言和形象去展现这些美,如何去表现这种自豪感,这是时代课题。

将资本回归创作,将诚意付诸行动;尊重市场,尊重观众,或许这就是《长安十二时辰》 “爆款”背后带给每一位影视人的深层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