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过年的时候,大概大年初三或初四的样子,在亲戚家聚餐,下午的时候大家闲着没事一边聊天一边看电影,正好CCTV6就播了92版的家有喜事。各家的老老少少都一起看这部电影,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电影结束后,每个人脸上都露着笑容,一幅幅意犹未尽的样子。
 
    中国老百姓,还是喜欢接近我们自己文化的电影。
 
    正好还有一个月就要过春节了,在此就写一篇92版《家有喜事》的影评,作为迎接春节的一份心意吧。
 
    首先,《家有喜事》毫无疑问是一部贺岁片。就贺岁片的概念来说,其实只要是抢占贺岁档的便算是贺岁片了,但是绝大多数贺岁档电影其实本质上并不是抱着“贺岁”理念的,例如成龙的《红番区》被认为是内地引进的首部贺岁片,但《红番区》这部电影并不是真的用来“贺岁”的,其内容是一部动作大片,与春节并没有什么关系。而黄百鸣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则出品了一系列真正为过春节而拍的贺岁电影。其中,我认为92版《家有喜事》是最经典的一部。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吧,当年《家有喜事》只用十三天便拍摄完成,为了迎合韩国片商的条件,还专门拍摄了韩国特供版枪战结局,后来还甚至发生过黑帮抢胶片的事端。但经历了换角风波、黑帮争斗等重重磨难的《家有喜事》,最终还是以高质量呈现给观众。
 
    《家有喜事》是一部真正经典的贺岁片,因为它讲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并重视的“家”和“忠贞”的概念。
 
    “忠贞”的主题,在影片前面一场三兄弟的早餐戏份中就已经揭示出来了,从中也可看出三兄弟不同的爱情观。老大常满(黄百鸣)是已有家室的男人,但却喜新厌旧,认为女人就像衣服一样,穿久了就要换,所以在外面养小老婆。老二常舒(张国荣)的思想是最符合中国传统的,他认为男人是一定要结婚、落叶归根的,而且应该要对老婆忠贞不渝。老三常欢(周星驰)则是抱着永远做单身贵族的打算,将天下漂亮女人玩完就甩,毫不留情。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老大和老三都是对“忠贞”不屑一顾的,所以在电影中,他们都经历了一个反省的过程,一开始他们是玩世不恭,而后面则意识到了真正爱自己的人是谁,并愿意为她负责担当。老二虽然在思想上没有问题,但是却也遭到和自己从小青梅竹马的婉君的背叛,最终和同样被抛弃的表姑妈冰释前嫌,走到了一起。爱情是《家有喜事》中的重要主线,三兄弟三种不同的经历,本质上都在反映中国传统文化所看重的“忠贞”。
 
    而“家”的主题更是贯穿全片的。中国的文化与西方不同,西方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以宗教为基础的,他们的圣诞节追根溯源是庆祝耶稣的生日。而中国哲学向来是强调“人”的,我们的春节本质上是农历的新年,虽说有名为“夕”之恶兽的传说,但并非是和宗教挂钩的。我们过春节的一大目的在于有血缘关系的各家各户都要聚在一起过年,不要落下谁,因为大家都是来自同一个“家”的成员,一定要团聚在一起过年。这样“家”的观念在《家有喜事》中也是多次体现,同样是在三兄弟吃早餐的段落,就以常舒之口说出了“全家人都等你一个人吃饭”这句台词。而影片最后在KTV的高潮,也是要挽回吴君如饰演的大嫂,因为大嫂不回来的话,这个家就不是一个完整、团圆的家。通过我和一些外教的交流,我知道有些美国人(当然不是影迷的那种)对中国电影有一种思维定式,认为中国电影一般都是悲剧,最后总要死人。但其实不然,《家有喜事》在我看来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电影,其结尾也是典型的中国式结尾,大嫂最终被家人打动,选择回归,一家人再度团聚在一起,而且都已两两成对,终于才像个家的样子了。在春节之时、全家人团圆之际,看一部如此优秀的贺岁电影,实在是再应景不过了。
 
    日本曾经也按照农历过年,但是早已改革,只按公历的1月1日来过新年了。随着现在过洋节的风气越来越盛,当我想到我们自己即将来临的春节时,不禁再次想起《家有喜事》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它早已超越了搞笑喜剧片的范畴了。作为一个中西兼收的中国影迷,《家有喜事》不断地在提醒我,一部贴近中国人自己的好电影应该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