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长达20多分钟的时间里,并没直接把战场送于观众面前,反而耐心勾画着汉城一个普通的家庭的生活。哥哥镇泰每天靠上街为人修鞋子,艰难地支撑着整个家庭,最大的愿望就是供弟弟镇锡上大学。孰知突如其来的战事,与及强迫式的征兵,也将极不愿打仗的兄弟二人,推向了残酷的前线。谁都知道战场上,炮弹横飞,枪子无眼,那位哥哥还要拼命去保护弟弟不受损伤,他们如何生存?成了《太极旗》最大悬念。其实写个人命运去反映整体,也恰恰应用了好莱坞战争片格局(如《挽救大兵瑞恩》),所以当观众望见扑踵而至的炮弹,纷飞而来的血肉,大战争场面死伤无数,虽做得悲惨,却不由得被揪住了心。
 
    投资130亿韩元制作的《太极旗飘扬》几段战争场面毫无敷衍,摄影师洪京彪借鉴了《兄弟连》式的拍摄手法,镜头重视历史性的层面及现场感,弹片横飞间,连环爆破,灰尘四扬,血溅当场,逼真写实。那场平壤的巷战,大规模炮击,连坦克也出动进攻,无数人死去,尸橫遍野。而最后那段战壕中无数士兵冲锋陷阵,双方兵戈相见,拼刺刀,近身肉搏,近景、中景下无数极俱惨烈的激战,也在郑斗洪动作指导(曾指导《武士》)的驾御下,最大化发挥出效果。而在细节处理上,极力刻画了人物心态与战场情景,众士兵的胆怯、疯狂、紧张,战壕的肮脏、湿漉、浸血,更将当年朝鲜战场的残忍彻底还原!导演姜帝圭不惜血本的实景拍摄,使它具备超凡视听效果享受不亚于好莱坞大片。主题乐磅礴悲壮、时而又几分婉转,而使得银幕上这对兄弟,正好在大时代的动荡下,展现无奈悲凉。
 
    《太极旗》最使人不曾想到的痛心桥段,来源于下半段男主角未婚妻英顺,而悲剧导火线,恰好却正是弱女子为求糊口,签名于政府的协议,孰知战争中为存活的无奈之举,却引来了杀身之祸。而二位男主角与政府维权士兵的撕杀,最终也无法避免家人受害,也预示着在那场战争面前,人民永远最渺小,永远无辜受苦,历劫磨难。而大量穿插了韩国军队屠杀俘虏,与及朝鲜军队残杀平民后的惨状,在借鉴好莱坞经典影片《生于七月四日》《野战排》同时,姜帝圭导演不仅向战争进行控诉,也将当年南韩政府一些卑鄙嘴脸,进行了大胆而又赤裸裸地深刻揭示。
 
    所以剧中连续的发生的波澜,也令镇泰当初搏命才换来的承诺,变得百无一用。影片中的高潮戏,发生于南北韩双军最后血战,而此刻认坚信弟弟早已死去的镇泰,则投奔敌方,冲锋杀敌。故兄弟二人在战场上再次相遇,也变做了一场生死之战。许多人评价该片,都直指哥哥的意外变节。尤其《太极旗飘扬》中后半段,刻意营造的戏剧矛盾冲突,哥哥以为弟弟死后,为复仇投奔朝鲜敌军阵营,还同弟弟在战场再度相遇,确实有些煽情过火。尤其片中结尾处两位主角的撕杀、哭泣,则做得过于无巧不成书。 
 
    张东健扮演的镇泰,其骁勇善战,更近似于港产动作片中孤胆英雄,他最后满脸是土,瞪眼发疯,虽表演卖力,引来最高同情分,可相比于《大兵》中的汤姆汉克斯的人物塑造,则缺少了可信度。而元斌扮演的弟弟镇锡,在战场中的屡次侥幸,也无疑说明了《太极旗》戏剧传奇化,亦是该片真实性不如《大兵》之所在。可从另一角度看,斯比尔伯格打造的《大兵》,全剧充斥着美国主旋律式的高调赞叹,而在《太极旗》则在揭露战争导致的悲惨,在谈述人类在战争面前的痛苦无奈,《太极旗》则要比《拯救大兵瑞恩》、《细细的红线》要更深刻、更大胆、更敢冒天下之大不违。
 
    而《太极旗》结尾兄弟二人拼杀,那段暗喻着朝鲜韩国两国,因某种政治原因,最终无奈开战的恶果,也注定着本片在亚太电影节上的大奖,实至名归!而《太极旗飘扬》在2004年将韩国大片推向一个新颠峰后,其本国大片再也无从超越,也可说明本片的质量之高是偶然,但本片的出现却可以说是一种电影制度开放后的必然。当然此后的韩片,逐渐低迷,也足见该国电影产业,尚不成熟,未能解决诸多实质问题,无须刻意吹捧,但某些经验,值得华语影人学习!
 
    本文最后,逃避不了从电影观望那场50多年前的朝鲜战争,其起因、经过、结果,史书上早有记载,不多谈。或许参与的几国;韩、朝、中、美、俄,从它们站在各自的政治利益角度而言,也可说出一大堆硬道理去争辩去述说,孰事孰非,但孰对孰错?则根本空谈!在那场战争中,无数像《太极旗飘扬》里的人民遭受悲剧,(诸如李恩珠扮演主角)百姓无辜惨死,百姓在战场中流离失所,痛不欲生。一席席残局,一幕幕死伤,一堆堆尸骨,再回望那战场中的那对生死相残的“兄弟”,从这个角度谈去,那场并未改变领土格局的战争发生得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