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由蒂姆.波顿执导的传记电影,并没有一贯延承他那独具风格的哥特形式,只是通过最为普通的拍摄方式来执导影片,让去掉了风格化的电影艺术作品,更能体现它所存在的深远影响与艺术价值。作为人物传记片,导演并没有过多的干涉整个人物的命运发展,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让凸显出来的戏剧性,通过故事情节的演变慢慢的凝聚而散发出来。电影剧情本身并没有值得爆发的惊爆点,不过通过导演对演员们调教与编排,让整个故事都显得戏剧性十足,演员在电影里面的所占的位置至关重要,演员们的表演让人们的感情慢慢的积累,并通过最后凝聚起来的同情心彻底的升华起来。不得不说电影里面最重要的角色是身为男主角的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是他的表演让整个电影的欣赏性提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电影的剧情无非是在一个男权时代女性解放权利的追求,可就是通过瓦尔兹对于一个男权主义跳梁小丑的演绎,讽刺了在整个故事过程中自以为是的男权主义思想,并让我们看过这部电影的每一个人,都被电影里面那自大狂妄,阴险狡诈,道德廉耻于不顾的小人形象感到愧疚不已,不但电影之中的角色让人感到厌烦与无奈,就连对待我们自己的审视也让我们品尝到了,人性虚伪与贪婪的那一部分,人性的可怕与可笑就在这里,一旦被自己所谓的小聪明所迷惑,你不知道自己的表演会迷失到何种地方。
其实观看这部电影我们也能够发现,导演还是比较有偏袒式的选择诠释,而并非客观的公平的对事件进行详细的剖解,相对于《大眼睛》这样的艺术作品,并不能真正的能够称之为艺术,它只是通过以营销的方式赚取噱头来赢得人们追捧的工具而已,其本身的价值几许,没有人能给它过高的答案,也许正是这里面含有人性自私的成分,电影就分解出一种弱势值得同情的那一部分来博取观众的感情,而真正所谓的价值意义,就可以简单的予以忽略。我们看到这部电影,很容易就能够引起我们对女主角的同情,可是反过来说,没有男主角进行独特的营销,女主角的画永远都不可能被人认可,这里面不免就会混入成功后的人性自私的成分,人们渴望成功,不管用什么方法与手段,妥协还是屈从只要能够成功,凡事都可以商量。这里,我不禁要说一句,在这一切的背后,人们还是被所谓的利益与名誉所包围着,在没有成功之前,利益同盟就可以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而到了成功以后,每个人都想抛掉和自己分享财富与荣誉的另一半,其中到底谁对谁错,不能用同情来判定其中的是是非非。不过蒂姆.波顿还是十分掌握了塑造剧情来发挥电影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使用巧妙地线性分析来营造出来了让人同情的女主角,并将电影所带给人的那种感情的诠释升级到最大化,不但还原了一个我们认为的真实场景,还通过具有讽刺性的夸张表演将那些窃取别人作品的跳梁小丑数落了一番。但电影终归是电影,它完全的按照一种情感化的形式去塑造一种主观主义的剧情,并通过这种能够激发并带动人们情绪的剧情,来联合人们对故事反面人物进行指责,可是能够看清事实真伪的人们也许会对电影所表现出来的效果会心一笑,可是对于一些感情爆棚的无知人们来说,这又是一场无休无止的道德谴责运动与女权主义运动,其实电影里面的男主角还是有一丝值得让人同情的地方,因为帮助别人取得成功的同时,却又被人们当做欺世盗名的无德商人背负骂名。
电影可谓是看点颇多,不但在剧情上将一个传记片演绎的平缓舒和,也通过指导演员的表演让整部影片都表现得张弛有力,回味无穷。导演蒂姆.伯顿不但能够在个人风格的电影中让人铭记他的思想,即便是在中规中矩的正统电影里,也能游刃有余的体现出他的大师风范。艾米.亚当斯精彩的演绎了一个单身母亲将自己的隐忍与委屈用哀怨流泪的神情充分的表达出来,她的眼神与眼角的泪光都恰到好处的将演技融汇到整个剧情当中,即便是没有多少肢体上的表演也没有什么超越底线的纠结自虐,却真实的反应出了一个单身母亲那坚强伟大的品质与刚正不阿的精神。而反观克里斯托弗.瓦尔兹的表演,更是用他那精湛的表演艺术诠释出了作为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奸诈商人形象,尤其是到影片最后他那极具讽刺与爆发力的表演,都无法阻挡这个浑身都是戏的天才演员所带给人的表演享受。
电影中的每个人其实都有属于自己的委屈,只是这种委屈被我们选择性的遗忘,作为在一个女性权利并没有得到完全尊重的时代,电影里面的成功甚至可以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我们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这样的问题或许充满了不满与气愤,可是这个事件本来就是市场营销的一个精彩案例,至于电影所突出的《大眼睛》艺术作品的价值,那只是社会的一段流行,而并非真正意义上值得铭记的艺术作品,所以电影里面的遭遇,其实男女主角都值得人们痛恨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