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全国小青年看完《速7》奔“速八”的激情刚刚褪去,趁着《复2》还没上映的短暂空白期,几部国产小影片趁乱捞了一把。
 
    《左耳》以其标新立异的小清新风格拿了近五亿元的票房,是这个五一档绝对的“黑马”;港产大片《赤道》虽然只有两亿多,但是其高贵品质为香港电影挽回了荣誉;《何以笙箫默》打错了如意算盘,三亿出头的票房明显是不如预期,他们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小时代”,殊不知“人间已是四月天”。
 
    王小帅为《闯入者》喊冤,这个文艺老青年上访的步子还没迈开,就被不明真相的群众给踩踏致残。要知道文艺片也分三六九等,也有烂片。只可惜张艾嘉美丽的《念念》成了市场的炮灰。
 
    最惨的莫过于都市轻喜剧《女神跟我走》,这部林永健和韩雪主演、宋丹丹老师客串的小成本影片票房居然只有三十万。就算是宋丹丹老师演个小品也不止这个数吧?
 
    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大,粉丝们越来越聪明,小镇青年也越来越不好糊弄,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在万众期待中《复2》隆重上映,当天零点场票房就接近三千万,12日当天的排片量就在60%以上,并不断攀升,当日票房破2亿元。现在大家关心的是《复2》到底能不能超越《速7》的24亿票房奇迹。这个问题也许很快就有了答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复2》的“奥创”人工智能世界。
 
    一、《复仇者联盟2》和《超能查派》的人工智能世界。
 
    说句实话,作为一枚文艺青年对这种美国大片向来是不太感冒的。像这种满世界打来打去的爆米花电影并不是文艺青年的菜。但是这一部《复仇者联盟2》除了传统的美国大片视觉系元素以及“漫威世界观”之外,却似乎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
 
    在说这部电影之前我们先说一个题外话。前不久,在著名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里,罗胖子讲了一期关于人工智能的话题,名为《人类灭绝的一种可能》。节目里罗胖子引经据典,讲述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未来的互联网世界会产生出自己的逻辑,并自我成长、复制和繁衍,最终可能会导致灭绝人类。这个视频内容与《复2》高度契合。
 
    人工智能这个话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到了互联网时代,越来越被人类开始反省、警觉。其实关于智能机器人毁灭世界的电影这十几年层出不穷,2004年威尔·史密斯主演的《I,Robot》就探讨了人工智能机器人自我觉醒后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人类把对外星生物、基因突变怪物的恐惧一股脑的转移到了智能机器人身上。
 
    在人工智能体系里除了机器人拥有人类意识之外,还有一种模式就是人类意识在不同载体之间的转移。这种模式比较有名的电影是2005年上映的《万能钥匙》。万能钥匙作为一部悬疑恐怖片,展现了人类肉体之间的意识互换、转移,更多体现的是宗教神秘主义。而到了2014年与它相似的电影是吕克贝松执导的《超体》,它把宗教神秘主义的人类意识转移演绎成了更加现实的人工智能科技。
 
    而就在前几天前上映的《超能查派》却把这种人类意识转移更加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超能查派》这部电影无论在科学层面还是电影艺术层面的意义都要远远大于《复2》。虽然他有“金刚狼”休·杰克曼的加盟,但是跟“漫威世界”这么多神奇的动画人物相比,它确实很难成为现象级的电影,所以票房也很一般。
 
    《超能查派》不但更加真实地探讨了智能机器人的意识觉醒还探讨了人类意识在不同载体之间转移从而使人“长生不老”的可能性。人类长生不老的唯一可能就是意识的复制,《超能查派》里机器人之父虽然肉体死了,但是临死前成功的将意识被转移到了一个机器人身上。从而使人类可以长生不老。这与《超体》的理念在本质上很相似。
 
    《复2》的导演乔斯·韦登作为一个编剧出身的导演还是有他的深层想法的,他除了保留了“漫威世界”的价值观和视觉特效之外还成功的赋予了这部美国大片以尽可能多的人文精神和科技属性。但是就是这样小儿科的社会人文情节的尝试一旦被放到这样一部视觉系爆米花电影中却给那些漫威世界的“脑残粉”带来了观影不适感。
 
    豆瓣上对剧情的疯狂吐槽也大概能够看出这些漫威脑残粉的智商水平。有的说睡着了,王晶导演干脆说去厕所尿了两次,甚至有的人怀疑“编剧被克扣了工资”。我觉得这些人真是够了。我建议那些睡着了的观众去测测智商,保证你在以后的日子里夜夜难眠;至于王晶导演他应该去正规医院查查前列腺。
 
    我很难想象这些粉丝要去看《超体》和《星际穿越》那还不得脑袋缺氧抽过去啊?
 
    《复2》整体来说让人很值得称赞,它既保留了“漫威品牌”打斗视觉特效同时又给无聊的美国大片注入了一些可供延伸思索的空间。这对提升粉丝的智商也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二、《复2》给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什么?
 
    先前《速7》24亿的票房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冲击是颠覆性的。这些美国大片不但自己赚了大量的票房同时也帮助中国开拓了广阔的电影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大繁荣。
 
    让我们算一下《速7》的票房分成:24亿人民币的收入,首先扣除5%的电影专项基金和3.3%税费,分别是1.2亿和7900万,这样还剩下22亿。之后的票房收入,院线和影院作为放映端,会首先拿走57%,换算下来是12.6亿,剩下的部分则由发行方和制片方进行分成。《速7》制片方环球影业拿走中国票房的25%作为分账,即5.5亿。《速7》由中影股份和华夏电影这两家公司联合发行。最终两家公司再拿走剩下的18%的票房收入,3.96亿元。
 
    《速7》的场场爆满,还让国内的院线获得业绩增长。其中国内最大的院线公司万达院线当日约获得3100万元分账收益,而且这还不算爆米花的销售额,你看这样一部电影时手里不捧着一点东西都不好意思进场。这让刚在国内上市不久的万达院线股票也是连续涨停。
 
    《速7》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三方共赢,美国片方赚了钱,中国电影市场赚了钱,中国观众开了眼。正是因为这些年有了像《速7》这样越来越多现象级的美国大片,拉动了各层次的观影人群,引爆了票房,为二三线城市的院线特别是3D放映影院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复2》与《速7》有点不同就是,它是作为特殊分账片进入中国的,只有3D和IMAX 3D模式。如果按照现在全国超60%以上的排片量来估算的话,那么是否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绝大多数院线已经基本具备了3D放映条件。虽然质量还不高。
 
    随着二三线城市院线硬件条件的不断升级,以及“小镇青年”欣赏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电影市场里,美国大片创造票房奇迹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美国大片和中国电影市场的共振效应也会越来越强。
 
    对于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我们可以有这么一个基本判断:美国大片会不断创造票房神话,而中国本土优质的类型片会在垂直细分市场上有广阔的票房空间,而像《何以笙箫默》这样的烂片会越来越缺少生存的土壤。
 
    因此我们说,中国电影的垂直细分时代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