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眼看到《黑名单》时,我简单的把它归类为“警察与小偷”,但它的表现却让人大为惊喜。收视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是它在内容上突破了“警察与小偷”的模式,而且在人物设定上十分出彩。人物设定,这即是本剧最大的亮点。《黑名单》的成功是角色的胜利。
如果一部美剧是以单元剧的形式,那么他除了解决一个个事件外,都会埋一条暗线把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一个个单元串联起来。美国的公共电视台砍起剧来真是毫不留情,管你播完没播完,收视率低的一律砍,所以单元剧要想吸引住观众,就必须在一个个单元下工夫,不然还没来得及展开主线,剧就被砍了。平心而论,刚开始我并不理解《黑名单》为什么能获得这么高的收视率。刚开始剧情推进模式非常简单,就是一个FBI打倒各种罪犯的故事。但是当我抛开这些不看,我似乎发现了它的魅力所在。一份写有罪犯“黑名单”不吸引人,黑名单上的一个个罪犯才是真正吸引人眼球的。
“本剧亮点十足,故事情节围绕在全球追击罪犯展开,地域跨度大,打造出电影般的效果;情节起伏峰回路转又具话题性,有关伊丽莎白的神秘背景和她与红魔的关系,以及谁会是下一个上“黑名单”的罪犯等等悬念令观众感到刺激的同时充满期待。该剧不是“一周一个案件”类型的剧集,而是“混合型”。每一集都将深入调查一种完全不同的犯罪世界——有些犯罪分子和犯罪行为,FBI可能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卷入每一起案件的人也五花八门,极具追看性。”这是新华娱乐给这部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略微地有些言过其实,我们现在回顾一下《黑名单》的第一季会发现各个单元的关联性并不是很大,即使到了季末也没有一条像样的线索来串联一个个单元。相反,《疑犯追踪》在这点上就做得很好,不仅是在季末,甚至在第三第四季中都有与前几季相关联的剧情。可以说前两季的剧情就是为后面的剧情发展埋下个大大的伏笔。但我们如果抛去这点不谈,就会发现《黑名单》中的每个罪犯,每个主要探员,个性都是鲜明的。另,本剧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也是可圈可点的。可以说 red,Liz,tom的关系在第二季季末前,关系一直扑朔迷离,很有吸引力。
雷蒙德雷丁顿无疑是这部剧中塑造的最成功的角色,扮相十分潇洒,再加上其独特的语言魅力,都使这个角色在这部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每次他跟人聊天时总是能扯到看似毫无关系的事情上去,但是其中另有深意,或是寒暄,或是无声的威胁。最开始我并不喜欢这种谈话方式,不过时间久了,也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大坏蛋说话这么洒脱,不容易。
至于黑名单上罪犯呢。可以说他们撑起了整部剧,如果这些罪犯没有些独特之处又怎么能吸引观众呢?创作人员在他们的特点上可谓是煞费苦心。有点走在科技最前沿,有的发展传统工艺使其有了新的特点,有些集多种身份于一身(如人贩子,走私者)《黑名单》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我们并不了解的罪犯世界,里面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到了第二季接近尾声,《黑名单》摆脱了单元剧的模式,直接切入主线,这让人不得不期待第三季的到来。
《黑名单》在剧情上的打磨远没有其在人物上的十分之一,有铺垫又不像《疑犯追踪》那样稳当。所以我还是倾向于把它的成功归结于角色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