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两场电影,一个是看故事的,另一个是图开心的。《血战钢锯岭》是血淋淋的战争片,看完以后是久久挥之不去的沉重。
 
男主角多斯是个基督徒,他以做一名医务兵为目标去参军,拒绝碰枪拒绝杀人,并因此一度遭到排挤,甚至以违抗上级指令为名,被送上了军事法庭。
 
一个在战场上不碰枪的士兵,被认为是懦弱胆怯不合格的士兵,然而,他却在全线撤退之后,只身一人救出75个伤员。
 
这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不是讴歌个人英雄主义的作品,他所做的一切,没什么光辉闪闪的主旋律,“信仰”这两个字足矣。

 
简单点,讲故事的方式简单点
 
不巧的是,昨晚回家在电视上看完了《湄公河行动》,同样是真实故事改编,同样的打打杀杀,但是一比较就显得差别太明显,高下立现。
 
《血战钢锯岭》是个人故事,战争是故事背景;《湄公河行动》是正义故事,个人是牺牲品。
 
所以,在《血战钢锯岭》里,故事围绕着多斯一点一点娓娓道来。战争是多斯他爸那几个躺在墓地里的朋友;战争是整车整车拉走的死伤者;战争是多斯他爸因战争而变得爆烈怪异的脾气;战争是多斯镇子里因参军体检不合格而自杀的两个年轻人;战争是多斯与爱人的遥相思念。战争不遥远,它鲜明而立体的存在,与多斯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而《湄公河行动》里,是乱枪也打不死的人民警察,是为了审判罪犯而不惜一切代价的义举,是体现战斗水平的以少敌多且只抓活的,一定得用这么赤裸裸的方式来弘扬所谓的正义吗?
 
简单点,讲故事的方式简单点,像《血战钢锯岭》一样就可以了。
 
医疗兵也有春天
 
在我被填鸭的思想里,我曾经一度以为,战争年代,提起枪冲向前线的,是保家卫国的英雄。
 
却不曾意识到,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与我们口口声声所叫嚣的敌人有什么区别。如果,一定要将战争人为的划定正义方和非正义方,而双方带给彼此的杀戮和伤害一样多,那又有什么分别?
 
医疗兵,只是战场上的一个兵种而已,或许被忽略被轻视。而多斯将普普通通的医疗兵这个小角色,妥妥的变成了令人敬仰的英雄。

 
不同的信仰也可以握手言和
 
影片中,支撑着多斯几天几夜连续救人的是“再救一个”的信念,是一个一个奄奄一息的生命对他的呼唤。
 
很多战友并不理解多斯的信仰,但是他只身一人救回75人的壮举,却彻底改变了大家对他的误解。 在最后一次冲上钢锯岭之前,大家默默等待多斯祈祷的画面,戏剧性的让所有人会心一笑,难得的为电影沉闷的战争气氛带来了一丝温暖。
 
这是不同信仰之间的握手言和。
 
想起很多年前,我写过一句话:我是无神论者但不彻底,我崇洋一切善的,反对一切恶的。到了今天,我越发不敢随意对善恶打标,划定标准。我也仍然不理解多斯的信仰,但是对每一个生命给予竭尽所能的尊重,我一点我理解并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