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纽约》中林志玲饰演了一位名叫“茉莉”的美漂女青年。无独有偶,我对“茉莉”一词印象最深的反而不是这种花,而是去年凯特·布兰切特在《蓝色茉莉》中的饰演的“Jasmine”。都说女人如花,若你想看到其刚强,她能在雨雪中傲然挺立,若你知晓其脆弱,一阵大风就能将她吹折。在某方面来说,林志玲和布兰切特饰演的“茉莉”都有一样的特质,女人的特质。
 
 
    片子中有位路人甲这样形容茉莉的生活——“戏剧”。这位路人指的是摄影师乔捧红了 茉莉,茉莉反而选择了和大款蓝一(刘烨饰)在一起。我觉得电影通篇都可以用“戏剧”两个字概括这部电影的剧情。茉莉和蓝一可以说是两小无猜,在青年时重 逢,蓝一求其留下,茉莉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坚定地去了美国。十年后,蓝一成长为更牛掰的“全中国最年轻的CEO”, 到美国洽谈生意,与茉莉在夜店相遇;此时茉莉成了夜店驻唱,而这仅仅是她繁忙的工作之一,她的梦想没有实现,而是在纽约如同一介凡人般过活。蓝一对茉莉却 还是有感情的,茉莉也如此。女人身上有最坚强的不输于男人的一面,如茉莉在纽约十年,以最下层的姿态,撒谎于家人,像一颗小草一般不能移步,但是微渺顽强 地过着自己的生活。蓝一的出现扰乱了这一切。他们在海上,在高处瞭望着这座城市,陌生又熟悉,谈论着往事,谈论着梦想,好像一切都没有变。茉莉露出了久违 的笑容。然而刘烨回了国,他在国内已经有了婚姻。
 
    时间很快,一年白驹又逝。这一年里我不知道他们见了几次,但是已经形成一种异地恋 的格局(不考虑刘烨结婚与否,片中的婚姻只是一种戏剧性的矛盾牵扯表达,蓝一同样也可以因为事业被困在北京)。我对这段最後的时光中他们的状态、想法深以 为然,因我也正经历这样一段,而不知所终。在蓝一在北京反复挣扎于婚姻与所谓纽约爱情的时间里,茉莉与乔的关系悄然发生着质变。而刘烨很直白,也很敏感, 他开始在电话里问到:“你变了。他是谁?”
 
 
    一直囿于刘烨把微博昵称改成“吉林土特产代购”的逗比形象,这句突兀的话惹人发 笑,还没笑出声时空气却仿佛凝结,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而顿觉伤悲:男人对女人说,我们分手吧,我已经爱上别人了。女人歇斯底里:谁,你爱上了谁,我去杀死 她!男人说:你已经杀死了她。女人疑惑不解:我杀了她吗,到底是谁?男人平静地说:过去的你。 然後走开,女人呆在原地,寸步难行。
 
    在一段漫长无趣的婚姻里,抑或如电影中茉莉对蓝一一年的等待,每一天新的自己都作 着对昨日自己的告别,每一天都在变化。那么茉莉变了吗?我最开始觉得她就像个婊子,在他爱她,他也爱她,而她似乎都爱,却到底也不知道爱谁多一点的时候, 觉得这种情节真狗血。但是细思之下并非如此。以茉莉的条件,回到国内,绝不仅仅就纽约这点发展。如果看她接受了蓝一送的公寓就以此评判她是唯物质之流,肯 定太过牵强,如果物质,她就算什么都没有也可以回国当个绿茶婊,但是没有。她毅然地坚持了下去。她对于蓝一毕竟是有爱的。但是无疑,在这一年里,乔的细 腻、温存、关心感动了她,让她逐渐感到,自己身边一直在的这个人,也不错。茉莉左右摇摆,飘忽不定。最後蓝一来纽约给她过生日。7月4日, 我对这个日期亦很熟悉,因为《生于七月四日》。这一天是美国国庆,也隐匿着凡人不尽的哀伤。蓝一像个真男人一样,默默地不说一句话,默默地抽烟;在事业 上,他与茉莉毫无交集,正如自己说的那句:“除了钱,我什么都不能給你。”而茉莉说:“我想要稳定的生活,你能给我吗?”都没有错。而在蓝一看了,茉莉的 确是变了。他没有告诉她,自己已经同妻子分手。
 
    而茉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她努力了,但是我却不敢说,她是不是找对了方向,是不是努力够了。而乔也对她说,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她在最後似乎是想告诉蓝一,分开吧。但没有说完,因为蓝一走了。然後蓝一死了。看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惋惜,中国最年轻的CEO,以後多大的潜力,为社会造就多大的财富,怎么就他妈的撞死了呢。囧…
 
 
    这部电影非常现实。我原以为会看到如同《致青春》、《北爱》之类的青春爱情故事。 结果不是。剧情来说,三(四)角恋的故事狗血,但是非常真实。因为剧中人物在这些个爱情问题上的纠葛、考量,我都觉得具有小范围的普遍意义。演员演技方 面,志玲姐姐相当令人惊喜,至少不再是《刺陵》中的花瓶了,在演技方面有了不小的进步。配乐也还出众。作为李晓雨导演的处女作,她或许在剧本结构上可以在 优化得协调一下,在年份跨越时不要有太明显的转折感,以及故事上的碎片化。但是就剧情来说,她已经成功展示了自己的构想,我在里面看到了导演的思想表述。
 
    就男女爱情观问题,晓雨导演的解释针针见血。男女对情感的需求是一样的,态度却不 一样。就“永恒性”和“归属感”来说,男人可以更理想主义,而女性只想恋人能够陪伴身边。在东方观念看来,不结婚,一切走到最後的话,都免谈。爱是陷落, 而婚姻更像是桎梏。倘若因为目的性强加这把枷锁,纯粹就会掺进复杂,美好的事物总会变味。
 
    很遗憾没有再追问导演为什么取名《北京,纽约》,但是电影画面的确很成功地诠释了 这两个城市的美感,而人在这种镜头下的生活也具梦幻意义。制片肖凯坦言,希望如前两部制作的《画皮》和《全民目击》一样,在片子主体灌入时事问题,带给观 众更多关于现实的思考。故意以梦想开始,蓝一的梦想是有钱、强大、生活无忧,茉莉则是成为小提琴家的艺术梦。十年後,十一年後,回到原点,却还是什么都没 有。蓝一讲述的老人的故事,就是自己此刻内心的真实写照,有了梦寐以求的生活,情感之泉却干涸殆尽。茉莉的初梦没实现,最後连生活也失去了。在蓝一死后, 她或许,才更深刻地懂了爱吧。也许继续,也许再也不爱。谁知道呢?
 
    是吧,谁知道呢?我们对于爱情、对于生活、对于梦想,从来都是跌跌撞撞,在这个时代,在这个星球,在这个唤作生命的画地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