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说吴宇森要重拍《追捕》的时候,心中就有隐隐的担心,一是因为原作故事距今已有41年的时间,当年这部电影的忠实拥趸如今已经迈入了中老年,与当下这个时代似乎有一些疏离感;二是要拍这部片子的,不是别人,偏偏是吴宇森。从吴宇森近些年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丝表达上的力不从心,比如《赤壁》和《太平轮》,抛开分上下集这样的决定是来自于导演本人还是片方不谈,这两个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故事庞大,人物众多,线索繁杂,最后吴宇森呈现出来的效果并不理想。《追捕》虽然并没有前两部的大结构,但由于故事紧凑,也需要极强的掌控力,今年已经71岁的吴宇森,重回暴力美学,还能驾驭好这样的影片吗?

答案是:不能,而且很糟糕。

我一直觉得《赤壁》和《太平轮》并不烂,只能用平庸来形容,但是到了《追捕》,已经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吴宇森创作思路上的混乱,这与电影前后有七位编剧有关,不过总操盘者吴宇森,作为一名有着数十年创作经验的电影创作者,不应该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首先是吴宇森的野心和实际效果的不匹配。吴宇森在创作过程中仍是向努力塑造出双雄感的,从《喋血双雄》开始,到《变脸》,这是他的擅长之处,哪怕到了《赤壁》,也要平衡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瑜亮情结”,但《追捕》这个故事不同于其他,它有着非常明晰的主线,那就是以杜丘的视角,去探寻事件的真相,这是故事最重要的脉络,也是看点所在。但是到了这部《追捕》中,吴宇森放大了福山雅治饰演的警探的戏份,这个角色最重要的功能还是在于辅助杜丘寻找真相,但结果很多地方却成了福山雅治的个人秀,张涵予饰演的杜丘反倒由于戏份的缺少,显得并不立体生动,这样的安排导致“双雄会”哪一位都没讲好,这对于类型电影无疑是致命的,观众无法融入其中,自然也就谈不上喜欢了。

其次是吴宇森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与作品本身的格格不入。有一点需要承认的是,吴宇森是香港极少数仍然坚持创作初衷的人,与许多香港导演北上为迎合内地市场,不惜谄媚求全的做法相比,吴宇森还是有着自己的执着与坚守。这当然不仅仅体现在鸽子这样的意象上,还有许多讲故事的方式,一些动作场景的设计以及人物性格的转换等方面,即使是与最近重映的《英雄本色》相比,也还是有很多近似之处。这样的坚持是值得尊敬的,但是放到《追捕》中,就容易产生一种非常违和的化学反应,比如电影中药厂最后的大决战,这是原版中没有的部分,由于加入了一些科幻元素,使得最后的打斗更像一场“丧尸”大混战。而吴宇森坚持的是最老式的动作片拍摄方法,串联起来之后给人的感觉不伦不类,这一段在影院中有观众发笑,偏偏这是电影中最为紧张刺激的段落,可见一直坚持自己创作方式的吴宇森,已经渐渐与时代脱轨。毕竟不能总打情怀这张牌,一定程度上的顺势而变,也是明智的做法。

中日韩三国跨地域的合作也并不理想,中国演员这边张涵予的表现平平,从他的身上还是可以感受到一些在模仿高仓健的痕迹,这样的翻拍对于演员来说是有压力的,肯定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他的发挥,再加上刚才提到的角色线索上的混乱,使他渐渐演成了“高仓氏”杜丘,而非“张氏”杜丘,这样的诠释意义不大。戚薇的问题也很明显,她从始至终都没有融入到角色当中去,真由美是原版中最富有魅力的一个人物,几十年来一直备受观众喜爱,就是因为中野良子的演绎十分生动有灵性。戚薇是歌手出身,表演功力一般,吴宇森坚持用她做女主提拔新人用心良苦,但是调教出来的效果却令人失望,再加上中间很多段落戚薇都是配音,使得这个人物不仅本身自带的神秘感消失,还会有些冗余感,个人觉得倒不如将她与河智苑的角色合二为一,可能剧情上会更连贯一些。

值得称道的是福山雅治的表现,他的表演确实很抢眼,印象最深刻的是来到案发现场代入角色进行场景重现的桥段,福山雅治将一名警探的干练与沉着塑造的很到位,整部影片中也一直保持着高水准的表演。但这恰恰抢了张涵予的风头,二人之间表现力相冲突,导致故事的男主角在某些时候会易主,这样视角上的不定性,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而言是十分不利的。但除了他之外的其他几位演员都只能用平庸来形容,就连老戏骨国村隼与仓田保昭等人,都因为剧本上的问题,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总体而言,这是一次十分失败的跨国合作。其实仔细想来,中日韩三国合拍的作品,鲜有佳作,主要原因还是无论从表演方式还是文化背景上来说,三国之间还是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一味地进行风格上的拼凑,最后诞生的只会是四不像。

说了这么多《追捕》的缺点,对于年过70的吴宇森来说,其实是有点残酷的,电影也绝非一无是处。我十分喜欢它没有拘泥于原作本身,而是进行了一种创新与超越,这既是一种致敬,也是一种新生。虽然据说是起初吴宇森团队并未拿到76电影版的翻拍版权,只是拿到了原著《涉过愤怒的河》的改编权,但吴宇森对于故事上的翻新还是值得肯定的,至少比一些完全不思进取,一味打情怀牌的劣质创作者来说,确实要高出不小的层级。在和吴宇森的访谈中,我感受到从始至终他都没有以糊弄与敷衍的态度来对待这部作品,《赤壁》和《太平轮》亦然,我们可以评价它们的不足与平庸,但决不能说它们是烂片,这是创作态度上的差别。很多烂片导演完全就是以圈钱捞一票为目的,而吴宇森确实是想讲好每一个故事,拍好每一部作品,这当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思考与感悟,当然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他并不能将最好的效果展现给我们,但全都怪到他的身上,甚至以“晚节不保”‘’江郎才尽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他,对于一位挚爱电影的老人而言,确实有些太残酷了。

所以接下来,我们也不知道吴宇森还能拍好怎样的影片,毕竟回归到自己的擅长类型,呈现效果也不佳。但我仍旧会期待看到他的作品,因为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是一封尝试写给电影的情书,即使这封情书写的并不完美,但只要还能感受到那份诚挚的爱,那也是聊胜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