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华语电影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春节档《功夫瑜伽》、《西游伏妖篇》和《乘风破浪》依然延续了该黄金档期必备三台“票房收割机”的势头,可接下来的五个多月的华语电影却被“好莱虎”压的实在抬不起头来,即使《记忆大师》、《拆弹专家》、《春娇救志明》和《喜欢你》这四大佳片联合出击,集体拉高了“五一档”的影片质量,也无法冲破“五亿”这个卖座电影的及格线。好不容易熬到暑期档“保护月”,却发现真正保护到的却是那几个萌贱的小黄人,就连声势浩大的《悟空传》也未能有所作为,成为华语电影的“救世主”。终于在7月底那个最炎热的季节诞生了一部现象级的热血巨作《战狼2》燃爆整个影市,从此华语电影的所有票房纪录都被打破,56.8亿的成绩足以笑傲影史多年,可《战狼2》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华语电影正式走出低谷,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正面对抗中顶住“好莱虎”的迅猛攻势,还得大力提高电影本身的质量,同《仙球大战》、《欢乐喜剧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样的绝世烂片彻底说bye-bye。好了,废话不多说,下面便按照影片的上映顺序来盘点我所认为的2017年十佳华语电影,看看它们是如何来代表这一年华语电影制作的最高水准的!

一、《少年巴比伦》:

长着一张包子脸并不帅气的董子健,浑身上下散发着小众文艺气息的李梦,这一对并不是“小鲜肉+女神”标配的“尴尬”组合主演的《少年巴比伦》,却宛如一股清流注入到青春片这个已经被内地导演拍烂了的类型题材中去,为我们展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个年代的工厂群像谱,用一个个跳动的生活音符在沉闷压抑的工厂体制内奏响了一曲青春狂想乐章。只见各类稀奇古怪的人物依次粉墨登场,有尖酸刻薄毫无人情味的鸡头科长,有凶巴巴又自作多情的肥胖姑娘,有豪气十足宛如江湖老大的电工班班长,还有猥琐好色看上去就是个人渣的倒三班头目。官二代仅仅把这里当做一个继续升迁的跳板,穷屌丝只想读个夜大却被工友们无情地用烧书来嘲笑着他的梦想,而从钳工班到电工班到倒三班再到联防队,男主路小路只有把自己无限的情怀,无望的实际,在无所作为的人生之中,化作了无尽的嬉闹与玩耍。他心中唯一的梦想便是李梦饰演的“厂花”白蓝,她以自己的清新脱俗丰富了这个时代,然而她却又不属于这个时代,当她彻底逃离体制之后,路小路心中的那团激情火焰也被浇灭,只得成日闲坐办公室,以一杯茶水,一份报纸这样一种颇为消极的“工作”方式无聊地混吃等死!

二、《八月》:

如果说《少年巴比伦》是一首九十年代的青春狂想曲的话,那《八月》就是一幅九十年代的现实主义画卷。黑白影像、业余演员、长镜头、生活流下二十多年前的北方老城,街头擂肥、打台球、录像带、烟雾缭绕的电影院、《祝你平安》、《你在他乡还好吗》等各种年代老歌所凝炼的符号般文化印记,让人自然而然嗅出了一股时代的气息。本应是12岁小男孩小雷“小升初”没有暑假作业无忧无虑的暑假,却因为突如其来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而让整个八月的空气变得凝重起来。在儿童化的视角中,成人的世界永远是那么高深复杂,那个说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的父亲,只有在深夜里撕扯着录像带,对着空气挥舞着拳头,然后踏上前往塞北草原的大巴,干起了凌乱的电影场工活,而一向被自己视为精神偶像的工厂小混混三哥,也因犯事被抓之后而变得萎靡不振,只得子承父业去剧组谋求生计;为了升学考试缺的那几分家长不得不请客摆酒送红包寻求心理安慰,而三十年的工龄,换来的也不过是满满一屋子的无用毛线;有的人下海捞得第一桶金玩起了大哥大,而有的人只能窝在小歌厅里吹拉弹唱一晚上赚得二三十块钱。风云变革下的中国大地,到处都在上演着《八月》里的故事情节,透过小男孩那懵懂的双眼,我们看到的是整个时代的唏嘘和迷茫!

三、《一念无明》:

作为港版的《海边的曼彻斯特》,《一念无明》所呈现出的那种压抑和沉重,是以往所有港片中所罕有的,在悲剧发生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再来重新面对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痛苦。再多的歌舞升平,再多的青山绿水,都无法化解我们内心的那种悲伤,所以影片开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只能看到余文乐那一张拉长了的苦脸,在凝练的电影语言中显得是多么的“丧”。影片的中端一度让人感觉到世事总会有转机,可前女友当着众多教友面的一番公开批斗却着实将其打入“阿鼻地狱”,于是才有了在超市中狂吞朱古力棒的绝望场景。吃瓜群众拍摄视频的疯狂流传又让个人行为演变为公共事件,网络暴力和舆论暴力纷纷袭来让其成为众矢之的,狗样的生活刚照进点阳光就再度坠入黑暗地狱。85后新锐导演黄进显示出其超越年龄的成熟和老练,将本片中黄世东的悲剧引入到一个更为宽广的社会维度中来,在香港这个亚洲安全系数最高的城市里,我们看到的是人群的冷漠和人情的淡薄,就连负责治疗的医生都用“加点抗抑郁药,四星期后复诊,你们可以走了”这样机械而又敷衍的套话把如此严重的患者打发而走。直到影片的最后阿东也没有被社会所接纳,能够救赎他的只有父子间的亲情,葱郁的树林,潺潺的流水,时间仿佛凝滞了一样,一句“回家吧”意味深长。影片结束了,但生活却远远没有结束,父亲的陪伴无法治愈心中伤痛,也只能慢慢去缓解!

四、《冈仁波齐》:

当代都市人的迷茫源自于他们内心的信仰缺失,所以张杨导演才会远离都市的喧嚣,深入那古老而又神秘的青藏高原,通过这样一部描述11位藏民朝圣之旅的《冈仁波齐》来让你见识到信仰的力量。11人中包括行将就木的老人、身怀六甲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和自幼残疾的少年,没有一个职业演员,却能在生活流的纪录影像中演绎出各自内心的虔诚。去年毕赣的《路边野餐》让观众模糊了现实和梦境的界限,而如今的《冈仁波齐》却秉承着“电影是生活渐近线”的理念来极度还原现实,无论是孕妇半路产子,还是碎石砸伤腿部,甚至是拖运生活物资的机车失去了车头,都无法阻挡这群藏民执着的跪拜信念。他们将前方的积水化作为一场释放自我的狂欢,又将推拉机车的艰辛旅程变成了自娱自乐的藏歌吟唱会,沿途呼啸而过的各种车辆,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还有那如诗如画的原生态高原美景,都让这一个多小时的银幕跪拜之旅显得并不单调乏味。而从新生儿的突然降临,到老人睡梦中的安然离世,再到小女孩同家人的电话问候,以及那羞怯青年对发廊女孩欲说不能的萌动情感,没有任何激烈的矛盾冲突,只有饭前的祈祷和日常的聊天,我们却能从这种静谧安详的影像中体会到人一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

五、《缉枪》:

尽管在影片剧情和人物动机方面存在着一些漏洞,但仍不妨碍《缉枪》成为2017年华语警匪片中的一股清流。没有大明星,也没有大场面,又是导演徐兵涉及银幕的处女作,但比起《非凡任务》、《拆弹专家》这些全程火爆高能,恨不得耗费几十吨炸药的豪华大制作来,《缉枪》胜就胜在其冷峻内敛的气质上,注重细节的铺垫,注重气氛的营造,注重人物的刻画,注重人性的挖掘。传统的善与恶在片中被巧妙地模糊了,即使是最后警方将制枪团伙全部剿灭的结局也没有一种大快人心的感觉,而真正体现导演水准的当属连队同小马的两次交锋上,这种静态的,有着空间距离感的,完全通过人物表情的细微变化来实现的对峙,显然比《非凡任务》中那些笼罩着主角光环在枪林弹雨中躲闪腾挪的视觉奇观不知高明了多少。影片的100分钟时间内,不同人物的命运通过一把枪联系起来,枪在谁手中,谁就可能成为魔鬼,刚开始刘明义不由分说便将贾小朵开枪打死的场景映射出当代社会中人内心的极度狂躁,而俞苗拿起枪狂奔至医院时的面目狰狞更是要将心中所有的恶念全都释放出来。片中每个持枪匪徒面对警察时都宁可拔枪不愿投降的做法仿佛被赋予了一种古代侠士的风骨,即使这更像是穷途末路时的垂死挣扎。而做事讲原则,做人讲义气,行事手法又极为狠毒的小马则成了《解救吾先生》中的华子、《追凶者也》中的董小凤之后又一个富有魅力的匪徒形象!

六、《大护法》:

如果说武侠片是成人世界童话的话,那《大护法》就是成人世界的暗黑寓言。裹着动画片的“纯真”外衣,《大护法》中的花生王国却比大凡真人片都要来的更加暴力、血腥和残酷。从影片的一开始,那个悬浮在空气中的巨大花生,那些面无表情一言不发的花生人,还有那哥特风黑色尖帽下仅露出一只血红眼睛的冷血杀手罗丹,都让我们陷入到一种神秘主义的未知感当中。到处都是执法者们毫无怜悯的杀戮,血色残阳下照射出的却是冷冰冰的村庄,大护法那一路下来王家卫般碎碎念的唠叨,更是加重了这种冰冷彻骨的感觉。虽然接下来长着一副徐锦江脸庞的太子不时以他的天真和幼稚来稀释花生世界的乏味无趣,但面对这背后所隐藏的巨大阴谋时,即使是武功超强的大护法也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长相凶悍的庖卯大卸八块的不过是尸体,冷酷无情的罗丹一枪轰掉的也只是几个花生人的脑袋,就算是整个事件的幕后主脑吉安大人也将他的如意算盘生意经统统溢于言表,而真正隐藏最深的还是那个看上去人畜无害,却有着极大野心抱负,暗中操盘了一揽子暗黑行动的“小鸣同学”,一句“太子只是不习惯从一个孩子的口中听到这些吧”,真的是颠覆了我们此前对儿童的所有看法!

七、《绣春刀·修罗战场》:

“三年磨一剑”,再度推出新作的路阳并没有让我们失望,将《狄仁杰》式的凶案悬疑和《铜雀台》式的权谋斗争揉捏在一起,让小人物置身于历史的大漩涡中,呈现出一种身不由己,命不由我的深深无力感。影片的片名“修罗战场”让人不禁联想到韩国2016年的那部限制级影片《阿修罗》,大家都是黑色背景,整个世界成了坏人主宰一切的人间炼狱。而影片中无论是沈炼、裴纶,还是陆文昭、丁白缨之流,不管出于的目的有多正义多崇高,其行事手法都有其狠毒和暴戾的一面,绝非传统侠义之士所为。他们更多时候是用自己的行为去诠释陆文昭的那句“我们要换个活法”,而最后真正实现了“换个活法”的还是那个看上去面容稚嫩的信王朱由检,即崇祯皇帝,一个比权倾朝野的“九千岁”魏忠贤还要腹黑的终极Boss。影片的动作风格自然也沿袭了上一部,不追求花哨的视觉奇观,而是式式逼人,招招夺命,每场打斗都为剧情所服务。其实武侠只是外衣,爱情只是佐料,在阴谋中重构历史,在杀戮中解剖人性,这才是《绣春刀》系列带给华语武侠电影最宝贵的财富!

八、《闪光少女》:

影片的片名让人觉得Low到爆,影片的海报弥漫着浓郁的烂片风,但相信你只要看了《闪光少女》的前五分钟,就立刻会从快速流畅的剪辑和略显怪诞的影像中寻觅到一丝观影快感。沦为天桥卖艺的民乐,和光鲜高冷的西洋乐,从一开始便在一种类似于阶级的尊卑划分中结下了梁子。而看着看着你就会发现,即使有小鲜肉和美少女,也不玩狗血的校园爱情,而是将民乐与二次元相匹配,梦想与励志相融合,找到了青春片的正确打开方式。作为幕后的电影作者,鲍鲸鲸将曾经黄小仙和王小贱的闺蜜情转移到陈惊和油渣这两个故意扮丑的邋遢少年身上,而502寝室的二次元世界更像是所有校园边缘少女心中的那个桃花源,她们成天沉溺于自我封闭的世界中不能自拔。就是这样一群在现实中不被老师、家长和同学所认可,从一开始便处于鄙视链下端的校园Loser们,最终凭借手中古老的民乐乐器,将音乐梦想化为悦耳音符,一鼓作气完成了华丽的逆袭。于是民乐闪光少女赢得西洋乐傲娇师哥的尊重,而一直被人看轻的民乐更是通过Cosplay漫展、正面PK西洋乐和少儿普及音乐会这三大战役重获新生!

九、《相爱相亲》:

作为华语影坛中较为杰出的女导演,张艾嘉的作品总能捕捉到女性内心深处最细腻的情感,通过祖坟搬迁这样一则新闻事件,将祖孙三代女性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又外延至社会的大维度,为我们展现了民政局工作人员按规章办事的冰冷教条,新闻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的不择手段,职业哭丧人夸张做作的逢场作戏,还有那堂有些虚假的中学公开课。片中最让人感动的当属吴彦姝饰演的姥姥,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国数千年来传统女性的所有优秀品质,作为外公的乡下原配,数十年如一日枯守坟前,将城中丈夫当年寄来的生活家用当做此生的情感寄托,而在她近乎执拗到不通情理的外表下,却包裹着一颗善良而质朴的心;张艾嘉饰演的母亲,则表现出更年期的“专横狂躁”和对家庭成员的绝对控制,而通过身边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她终于体会到对丈夫的爱,对女儿的包容和对老人的理解;还有朗月婷饰演的外孙女,作为新时代的独立女性,当然有着对事业和爱情的自由向往。太多的人物角色总有主次,太多的叙事线索也并不繁杂,生活就是不断地同自己和身边的人妥协的过程,等你最终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也就能更好地审视自己,挥挥洒洒将自然看通透了!

十、《芳华》:

《芳华》更像是冯小刚版的“致青春”,部队文工团中的那些青春少女正如过往青春片中的大学女生一样,在同一屋檐下上演着各自的爱恨情仇。而比其他青春片更加深刻沉重的便是影片所处那特殊的年代背景,从领袖离世之后的举国悲痛,到自卫反击战场上的血肉横飞,从邓丽君靡靡之音的开始流行,到改革开放浪潮下的人心涌动,《芳华》中所描述的其实就是五零后一代经历过的青春。这种青春有初穿军装时的兴奋喜悦,有相知相拥过的爱情懵懂,还有遭遇背叛孤立后的绝望失落,前半部分那欢快明亮色调下少男少女们的嬉笑打闹只是青春的表象,真正的青春是残酷的青春,是幻灭的青春,这里面有太多体制对人性的压抑,现实对理想的摧残。何小萍只有套着精神病人的服装才能跳出心中那个最完美的自我,萧穗子脑海中的爱情渴望也败给了高干子弟间的“门当户对”,所谓的“活雷锋”和“战斗英雄”到了现实社会中只能是被讹诈欺压的下等公民,而看着林丁丁那发福走样的身材,你心中还有一点对当年女神的痴迷吗?在历史前进的巨大车轮面前,个体显得是那么的脆弱和渺小,“送战友,踏征程”的催泪动情告别了一段文工团的芳华岁月,而几十年后再度聚首,却连面对自我的勇气也都消逝了!

最后赞一个——《战狼2》:

四天破十亿,六天破十五亿,八天破二十亿,十一天破三十亿,最终破了五十亿,拳打“美人鱼”,脚踢“小胡巴”,让“素鸡”和“汽车人”们全都汗颜,如此火爆的票房成绩,是事先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也为萎靡了近半年的华语电影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只要有效切中观众心中的那个G点,一切都会燃爆的。其实从电影艺术本身来看,《战狼2》并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但正如鼎盛时期的香港电影一样,本片就是一个简单直接,打到你爽为止,从开场的六分钟水下大战,到接下来的一脚踢飞村霸,再到喝完几大杯啤酒之后还能咕嘟咕嘟一口气喝完一瓶茅台,前戏尚且如此豪情,后面的大戏岂不更加轰轰烈烈。而将故事的发生地放在遥远的非洲,就是为了毫无顾虑地构建一个战火纷飞的乱世场景,这样才能迅速增加更多的仇恨情绪,为英雄人物的壮举赋予更为正义的行为动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口号早已深入人心,吴京饰演的冷锋这次褪去了军人的身份,却更加果敢,更加英勇,刀刃枪械样样精通,最后竟玩起了坦克这样的高端武器,几场大战打的让人是热血沸腾。就这样超敬业的态度,超诚意的制作,没有娘炮小鲜肉,只有铁血硬汉,已经迅速将《战狼》系列打造成为华语电影的一个大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