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激情和躁动的,也是神秘而美好的,更是伤感和遗憾的。有人说,青春是《十六岁的花季》,是《十七岁的雨季》,是《十八姑娘一朵花》,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有人说,青春是《同桌的你》,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个充满回忆的校园;要我说,青春是走过、路过、错过、彷徨过、迷惘过、找寻过的集合体,是《匆匆那年》。
 
    青春题材的电影在国内都是大热门,主打怀旧牌,融入爱情元素,有不少的粉丝和拥趸,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像《同桌的你》票房过四亿,《致青春》的票房超七亿,基本是稳赚不赔的,《匆匆那年》也一样,先前有同名小说的大热酝酿,近期又有同名网络剧做详细铺垫,已经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满足了吸睛的条件,剩下的就简单了,演员选对路就齐活了。
 
    陈寻(彭于晏),外表阳光男孩,内在渣男花心。爱情经不住时间的考验说的就是他这种人,见一个爱一个,不守承诺的典型,悲剧的制造者和受害人,以反穿校服著称,虽然最后幡然醒悟,站出来勇于承担责任,但为时已晚。这部戏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彭于晏的柔情一面,以前彭于晏都是以一些肌肉男的造型为主,像《翻滚吧!阿信》里的“体操晏”、《激战》里的“拳击晏”、《寒战》里的“警察晏”、以及近期上映的《黄飞鸿之英雄有梦》里的“武侠晏”,《匆匆那年》当中属于“柔情晏”,三十出头的年龄演个十几岁的中学生确实有难度,但他不会,因为身材好的原因,他穿上校服,立马化身成一脸稚气、纯真阳光的邻家大男孩,脱掉校服换上休闲装,正好展示出与他年龄相当的中年男人的感觉。诠释了两种种转变,一是暖男向渣男再向暖男的转变;二是学生向成年人的转变。
 
    方茴(倪妮),外表瘦弱,内在软弱。悲剧的受害者,对爱情是被动接受的,但当她主动的时候,就是悲剧的开始。转校前,被流氓骚扰,每天都在担心中度过,转校后,把自己隐藏起来,像《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一样,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把自己彻头彻尾隐藏起来,关闭心扉,少言寡语,直到陈寻的表白开始,心扉慢慢被打开,心底里慢慢接受这个阳光大男孩,思想上有一个跳跃式的转变,由被动的接受爱情转变为主动地享受爱情,想和他携手一生,但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环境的变化促成俩人聚少离多,又熟悉变成陌生,在酒精的作用下,丧失理智,最终迈向无可挽回的境地。倪妮瘦弱的外表加上校服的映衬,俨然在校中学生,一点也看不出假,仿佛岁月在脸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脱下校服换上便装,变身为女神范十足的在校大学生,虽是素颜示人,胜过淡妆浓抹。诠释了恐惧爱情向相信爱情向诀别爱情的转变。
 
    赵烨(郑恺)和苏凯(陈赫),看到这哥俩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奔跑吧兄弟》中的跑男组合。郑恺是“奋力男”,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卖力,努力做到最好;陈赫是“酱油男”,玩世不恭、吊儿郎当、标准的打酱油的。现实中,俩人是表演系同班同学,郑恺还曾陪陈赫去医院割阑尾,可见关系不一般啊。电影中俩人的遭遇却大相径庭,郑恺是标准的备胎,好事做尽,女方却不领情,只有复古的学生头和事业成功后的老板派头被津津乐道,角色对郑恺来说没难度,《致青春》里已经表现过。陈赫是风云人物,打架、打篮球无所不能,爱慕他的女生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对看不上眼的女生总是不闻不问,戏份不多、串场为主,还是个标准的酱油男。
 
    对于《匆匆那年》,一百个人看了会有一百种看法,没有两种是完全一样的,因为青春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人的青春轨迹各不相同,尤其是步入中年的朋友,感触更多,对于青春来讲除了回忆,就是迷惘,以及无尽的遐想……
 
    《匆匆那年》,献给走出“青春之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