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一直是大荧幕上最重要的题材之一。每年市场上都要有几部战争大片上映,经典的战争电影更是数不胜数。从时间轴上来说战争电影可以简单的分为:古装战争题材和现代战争题材。古典题材有不久前刚上映的韩国抗日历史“神剧”《鸣梁海战》,去年这部讲述美国传奇狙击手的现代战争电影《美国狙击手》则是横扫了各大电影节,在欧美的票房也是连破纪录。
 
    如果再细分一下,现代战争电影可以以美国的越战为分界线分为前现代战争和后现代战争,当然这是笔者自己的区分。因为越战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节点,之前的战争主要是从正义和非正义、国家利益和民族存亡的角度来解读战争。越战特别是海湾战争之后这样简单的二元论已经开始慢慢瓦解。在国际主流价值观里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开始慢慢隐退,而人文主义和全球化视野开始兴起。更多的人开始对战争本身进行深度思索,对战争中的个体审视以及人性考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文艺作品中。反战情绪渐渐成了后现代战争影片中的主流价值观。
 
    可以说《美国狙击手》就是目前主流电影领域里反战情绪最浓的一部。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影片中的反战情绪并没有进行直观的表达,而是通过这位美国历史上传奇狙击手在战争前后心理的变化来展示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以此表达了一个主题: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战争没有胜利者。
 
    电影一开始,狙击手第一次在执行任务就面临着要射杀儿童和妇女的艰难选择。随后,故事画面切换到狙击手参军前的生活画面,基地组织策划的“911”事件激发起了美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主人公带着一腔热血,报名参军,然后和爱的人结婚。历数了狙击手的成长经历。
 
    多次成功的执行任务让狙击手成为了美军中的传奇人物,他也引以为荣。对于杀人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似乎也很容易说服自己。可是当他回到正常社会的时候,心魔还是没有放过他。他变的易怒,有暴力倾向,出现幻觉,他的身体虽然已经回来了,但是灵魂却留在了战场上。用他妻子的话来说就是“感觉不到你已经回到了家里。”
 
    面对不断死去的队友,狙击手的情绪越来越暴躁,他不顾妻子的威胁多次重返战场,最终在击毙了给美军造成重大伤亡的基地狙击手之后,这位传奇的狙击手终于重新回到了亲人身边,通过治疗这个内心伤痕累累的士兵在慢慢摆脱战争创伤开始回归社会。可是造化弄人,2013年这种美军历史上最著名的狙击手居然被一位同样生活在战争阴影里的战友所射杀。
 
    制片人兼主演库珀当年看到克里斯·凯尔的自传《美国狙击手》上市的时候,也许是想拍一个狙击手战胜心魔的励志故事,令他没想到的是生活比电影还有戏剧性。
 
    虽然原著我没看过,但从有限的资料对比也可以感觉到电影对人物进行了艺术化的加工。电影拍摄前狙击手克里斯·凯尔的父亲曾经警告过导演伊斯特伍德和主演库珀,如果他们的电影伤害了他儿子的名誉,他绝不会善罢甘休。不过看来电影的艺术加工还是让英雄的父亲很满意的。
 
    首先原著中狙击手凯尔第一次射杀是一个女人,而在电影里则是小孩和女人,这样的设计加深了心理冲突;其次导演给美国狙击手设计了一个死对头——来自叙利亚奥运射击冠军,并凯尔最终将他击毙,导致了冲突的加剧,增加了观赏性,也更好地塑造了英雄形象。。
 
    电影从头至尾都很压抑,这也是好多人对这部电影感觉不爽的原因,这在战争题材里不多见。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部优秀但很少被提及的俄罗斯战争电影《雾林寒战》。这两部电影在展示战争对人性的摧残方面做的很有深度和艺术化。不同的是《美国狙击手》刻画的是执行任务的军人,而《雾林寒战》则刻画的是无辜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