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正在引导着社会的品味潮流,从影院中就可以看得出来。近年来,以青少年为核心题材的小说纷纷触影,成绩好的一塌糊涂。以《暮光之城》为先河,包括《安德的游戏》、去年取得佳绩的《分歧者》、《移动迷宫》,以及在系列上已经迎来高潮的《饥饿游戏》。这一方面得益于青少年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电影消费的主力,他们希望在银幕上看到同龄人的故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小鲜肉正在主宰着审美潮流。
 
    虽然故事主角低龄化,但是故事内核却一点也没有打折扣。例如《安德的游戏》,接着星际大战的外壳,讲述的却是关于战争的深刻反思。在这一点上来看,《饥饿游戏》和它是很像的。唯一的区别在于,《饥饿游戏》在前两部的时候还不怎么彰显出这一点,整个电影场面都是在宏大的故事架构与绚烂的打斗特效中展开。换句话说,看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时候,都有一种玩大型体感游戏的赶脚,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和施惠国那些盯着大屏幕的人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直到第二部结尾,镜头不断拉近,最后定格在大表姐那充满了坚毅的眼神上。老实说,我那个时候激动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预示着好戏要开场了。
 
    然而期待中的大决战并没有出现,第三部中大表姐唯一真刀真枪的操起弓箭战斗的场面,就是在和男主一起打飞机。额……这看着可比肉搏战差劲多了!从场景上来说,这一部的整体基调都要比前面两部暗淡很多。既没有茂密的森林,也没有清澈的河流。这也说明战争真的开始了,只不过施惠国是一个非常讲究逼格的国家,在最后开火之前用整整一部影片两个小时的时间,在打舆论战。
 
    作为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在这部影片当中找到了无限的自豪感。大表姐作为领袖,第一件被要求的事情就是进棚摄像。为了拍摄出逼真的效果,还去真的战场拍了。而且传播效果非常好,影像一播出之后,明星的对白就成了流行语。一群伐木工人如同有神功护体一般,顶着枪子就开始撒丫子跑;之后第二次拍摄,水坝工人也就高唱着歌曲英勇就义,一首简单的歌瞬间就被烘托出来“国际歌”的豪迈感觉。领袖说一句话,大家心中的激情就被点燃开始奋起反抗。传播学理论中“魔弹论”和“皮下注射论”的创始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估计都要笑着从坟墓里跳起来。
 
    说到底,整部影片就是十三区和国会区领用大屏幕展开的舆论攻击与心理反击。不过可圈可点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大表姐诠释的角色越发饱满。相较于之前的义勇重情义,这部影片更多的反映了她的脆弱,她对于感情的矛盾。这些感情在之前并不是没有流露,但是当她成为嘲笑鸟之后,当她成为了整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后,她自己的精神恰恰越发的脆弱和容易崩溃。
 
    影片的最后,大表姐踏着人群的欢呼声走近皮特的病房,看到昔日的恋人已经陷入痛苦和癫狂。镜头在泛红的双眼上定格,说不清那里面是愤怒,懊悔还是悲伤。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战争这回是真的要打响了。虽然目前对于卖座的系列电影,将大结局分拆成上下两部已经成为了业内的潜规则,但是从第二部开始,连续两部的铺垫剧情也是太长了。还有人记得第一部的结尾吗,就是游戏的设计者被迫吞下毒果子。这个解读是:节目出了问题,制片方就要去死。嗯,所以咱们话就说到这了,制片方你们看着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