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直白而冗长的片名,堪比那部《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虽然有王朔参与编剧,但这部影片的徐静蕾印记非常明显。不可否认,老徐是个才女,书法好,有灵气,但有些事情也是勉强不来的。做好电影还是差点火候,仅从商业角度来说可以及格而已。
 
    这部影片源自一首歌,也终了于一首歌。片名来自于Keane的《Somewhere Only We Know》这首歌,片尾高潮戏则是响起了Richard Marx的《Right Here waiting》(此情可待),的确都是文青感兴趣的热门金曲。影片的背景甚至跨越了近半个世纪,野心是要打造旷世苦恋的绝唱。双线索叙事,让祖孙两代的恋爱在结尾进行了呼应,这个创意也完全值得得意。但,执行起来有不少硬伤。
 
    台词缺少金句佳段,因为在捷克拍摄,所以需要不少英文对白。徐静蕾算驾轻就熟的,在多部作品里都有发挥,但本片的感觉很让人出戏,很像是我们学生时代英语课本里的听力测试,要么就是一板一眼的句子很不自然,要么就是王丽坤的读错发音,反正特别让人出戏。
 
    调度和节奏也不是太流畅,包袱和冲突都缺乏戏剧张力和合理性,人物的感情发展不是那么让人信服,这点很致命,不仅仅是演技问题。还动不动就是吻戏,我都根本来不及捂住女儿的眼睛,唉~
 
    全片充满大量配乐,真正优秀自信的电影不会安排那么密集的配乐,这种做法更像是广告片,养眼明星配上迷人的布拉格风光,为英某某某汽车广告植入造势。。。。。。
 
    再来说演员发挥,焦点除了老徐的衰老不可逆转、王丽坤的英文偏LOW、丛珊的发福逗趣之外,最注目的当然是小鲜肉吴亦凡的大银幕触电,虽然有人质疑他面瘫演技,但我个人觉得他表演初具风格化,没有生涩僵硬之感,形象俊秀,是可造之材。本片未来被记住更多会被冠以“吴亦凡处女作”而记录。片中外籍演员的表演普遍可靠,老年版约瑟夫,长相酷似中年版,我女儿还以为是由同一个人饰演。
 
    剥开繁锦只有苍白。老徐拥有极好的人脉和商业头脑,这部片子获得不错票房毋庸置疑,但评价只能这样了,不知道老年后的老徐会不会有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