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的崛起可以看做是好莱坞体系在亚洲文化语境下的软着陆,尽管韩国全力抵制好莱坞对本土电影的冲击,但却又不得不仰仗好莱坞成熟的工业体系和叙事模式;中国电影要想追求一个好的未来,似乎也无法探索出独立于好莱坞之外的新的道路。
 
    近几年的中国影坛似乎陷入了一个票房口碑不可兼得的死胡同:执着于讲现实故事的贾樟柯,《天注定》票房平平,《山河故人》则在戛纳铩羽而归,致力于中国意蕴的陈凯歌,《搜索》票房口碑都不佳,《道士下山》也难挽颓势。那些在票房榜上高高在上的,诸如《小时代》《爸爸去哪儿》之流,其艺术水准让人难以直视;而许鞍华的《黄金时代》、王小帅的《闯入者》等“苦心之作”,其惨淡的票房更让人几乎对中国影坛失去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近几年几部为数不多的叫好又叫座的佳作,无疑再次印证了好莱坞的神话。
 
    2012年的《泰囧》,故事很简单:两个伙伴一起去完成一项任务,一个傻一个聪明,一个胖一个瘦,一个穷一个富,他们不得已同行,一个千方百计想要达成目标,一个则阴差阳错搞破坏。经典的好莱坞喜剧人物和情节设定,使得电影故事主线明确又笑料百出——这也是影片故事的精髓所在。
 
    2013年的《北京西雅图》是向好莱坞影片《西雅图未眠夜》致敬之作,虽然情节上并不相似,但浪漫爱情格调以及两性冲突的主题明显是好莱坞的神经喜剧的套路。
 
    2014年的《白日焰火》,游刃有余地把好莱坞黑色电影中的元素重新组接:美貌的蛇蝎女人、单身的落魄警探,金钱与欲望、阴谋与利用,扑朔迷离又含蓄温和……
 
    同年的《催眠大师》,玩心理学玩反转,分明是好莱坞电影《禁闭岛》的中国版,编剧任鹏自己也说过,他最喜欢好莱坞电影大师希区柯克的作品,永远猜不到的结局是看这种电影最大的享受。
 
    2015年初上映的《重返二十岁》,直接是韩国电影《奇怪的她》的翻拍,而《奇怪的她》恰恰是韩国电影涌向好莱坞工业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事实上《捉妖记》一开始就向好莱坞看齐,从导演选人到特效团队,标准的好莱坞班底,故事层面也是不折不扣的好莱坞模式
 
    在人物设定上,《捉妖记》有两个出彩之处:其一与《泰囧》相似,一强一弱的两个人,阴差阳错组成了一个拥有共同目标的团队;其二在于阴柔气质赋予男性角色,而阳刚气质赋予女性角色。于是对比与错位成为笑点的重要来源。
 
    在故事构架上,标准的好莱坞三段式:建置——对抗——结局。接近两个小时的影片,开头建置故事矛盾:霍小岚和宋天荫相识,宋天荫“怀上龙种”,二人被迫护送“龙种”去顺天府。主人公踏上未知旅途之时,时间刚好在30分钟左右。中间部分展开对抗,霍小岚和宋天荫一路上碰到各种艰难险阻,有来自人界的威胁也有来自妖界的危险,俩人千辛万苦生出小妖王并悉心保护调教,一路打打闹闹到达顺天府,于是二人见财忘义卖了小妖王,旅途结束,时间将近80分钟。接着是结局部分,霍小岚和宋天荫决心救出小妖王,于是二人进入登仙楼,开启最后一段的征程。这一部分观众的情感已经累积到一定程度,若有打斗戏必是强强对决观众才能酣畅淋漓,若有感情戏则要心如绣针必须让观众泪眼滂沱,于是反转、高潮等一一出现。这一点《捉妖记》把握得很好:葛老板身份被揭穿,由此引发了人与妖的终极PK;罗刚被竹高肥莹感化对天师倒戈相向;宋天荫战斗力大爆发成为捉妖天师,并在最后时刻理解了自己父亲。于是升华出成长、人与妖万物和谐共存的主题。
 
    另外,故事的留白之处也可谓煞费苦心,无论是宋戴天迫不得已抛妻弃子还是老年痴呆的宋奶奶追着小妖怪跑远,抑或是胡巴回归妖界后成长为一代妖王等,都给拍续集留下了足够大的空间。
 
    当然,萌得一脸血的胡巴才是重点,这个萌物有可能带来的连锁价值远非喜羊羊等可以媲美。
 
    可以说,《捉妖记》是好莱坞模式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又一次成功试水。其关键在于我们用好莱坞叙事模式和营销模式制造了一部(也许有希望变成一个系列)成功的商业电影,而中国电影工业的崛起之机,也许就在于此——一个具有更高能产性的产业体系和商业模式嫁接在国产电影上,实现本土电影的改造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