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去年即将踏入他乡工作的那一天,基本上我是忐忑到整晚辗转难眠,当我睡眼惺忪的收拾好行李,接着打开手机准备刷一下我“离开人间”最后的资讯时,我看到了《大侦探皮卡丘》的预告。记得那时候底下的留言依旧是千奇百怪的各式唱衰,说什么也不肯看到童年回忆被好莱坞糟蹋,但单就我个人的观感来说,除了对这次宝可梦真人版的题材「侦探」有点感冒之外,我是真的一眼就爱上3D实体化的皮卡丘。

比起啥都没看到就疯狂敲键盘的脑粉,我反而比较在意皮卡丘头顶上的帽子,很显然的这和2016年在3DS上发行的游戏–《名侦探皮卡丘》是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意味着想要在大屏幕上看到置身宝可梦世界的身历其境,或是体验到真人版的宝可梦对战,基本上是门都没有。好加在原版游戏中的中年大叔配音,到了电影则是换成了Ryan Reynolds,不过身为宝可梦的核心粉丝,其实并不乐见让皮卡丘开口说人话。

在人物上《大侦探皮卡丘》给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设定,主角–蒂姆是个孤僻又独立的青年,在这个充斥宝可梦的世界里(以下我都坚持统称神奇宝贝),他正是不需要神奇宝贝的反骨代表。这让我想起超世代中,不能收服神奇宝贝但堪称活动式图鉴的小胜,或是日月版中不能和神奇宝贝亲近的莉莉艾。虽然蒂姆有着更特立独行的原因,但不需要并不表示他不喜欢神奇宝贝,当我开始期待蒂姆一步步带领观众一探神奇宝贝的魅力时,很抱歉,原来蒂姆是真的什么都不会。

我们看见蒂姆的房间被布置成神奇宝贝控的模样,但蒂姆却只会开口闭口用口号招呼观众:「I don't need pokémon .」。电影并没有呈现主角内心中又爱又排斥的矛盾,甚至连小时候热衷收集神奇宝贝卡片的习惯,也没有展现出对神奇宝贝应有的认知。所有设定都只是恰巧走到了适当的位置,但其中得以探讨、发展的精髓,却连点都没有点到。

故事中提到蒂姆从小的梦想和绝大多数的神奇宝贝迷一样,都是想成为神奇宝贝训练家,但在蒂姆把这一切热血的源头置之不理后,《大侦探皮卡丘》的配乐就成了少数的亮点。听起来有点类8bit的点阵感,精彩的融合符合世界观的前卫音调,有时候唤醒我童年回忆的不是电影中的画面,反而是那些熟悉并重新诠释的时代眼泪BGM。

蒂姆前往的莱姆市,是号称与神奇宝贝共同生活的城市,没有训练师也没有野生神奇宝贝,虽然我梦寐以求的神奇宝贝栖息地正式破灭,但这确实还是个振奋人心的设定。不过除了蒂姆初入莱姆市的当下观众能看到神奇宝贝与人类的日常结合之外,其余的时间我们甚至连人类与神奇宝贝的基本交流都荡然无存,莱姆市的神奇宝贝和人类两者不沟通也不互动,神奇宝贝宛如随机生成的背景,想到塞什么就摆什么,当然建模愈简单制作组肯定是愈开心。

电影中确实有巧妙的安排介绍神奇宝贝的冷知识,但就真的只是最单纯的介绍,基本上随便一集神奇宝贝的动画,小智手中的图鉴都能够传达更多有关于神奇宝贝的讯息。我们看得到胖丁的催眠曲,却看不到真正令人引颈期盼的麦克笔脸谱,看得到鲤鱼王的进化,也看得见踩喷火龙尾巴火焰的弱点,但平心而论,这种我小学二年级就注定会熟记一辈子的题型,导演确定不多花点心思来考考我吗?

再怎么说,我当初还特地买了一本神奇宝贝802的全图鉴,每当我在寝室拿出这本书准备好好品味一番时,光是冲着这本书的封面就吸引一波又一波的借书潮。你大可以想像一下,一个23岁的青年把一本小学馆正式授权的全彩图文书,借给另外好几个同样年龄层的青年,然后大伙又一边谈论著自己对于神奇宝贝的认识进度,以及各式各样的都市传说和猎奇设定,你说《大侦探皮卡丘》是不是太小看我们对于神奇宝贝的痴迷了?

在仅仅只有点到为止的设定下,《大侦探皮卡丘》自然发展不出什么深得人心的剧情,仿佛三言两语就能说服蒂姆带上皮卡丘,再多说个几句话,两个人便建立了革命情感。当我看到蒂姆称呼皮卡丘「伙伴」时,我心中只有:「认真!?」的错愕。当然我也不是硬要召唤动画版来比对电影版,但以前年我观赏的20周年剧场版来说,虽然并不是很好看,甚至连能不能看都有点勉强。最最最起码,剧场版的第一场戏完胜《大侦探皮卡丘》对情感的整体刻画。

接着必定得谈谈的就是关于皮神会说话这件事,估计这也是预告公布以来最多人诟病的地方,但原版游戏的皮卡丘就是会说话,也考量到扮演侦探解谜的桥段势必得和人类沟通,所以皮神会说话不仅没毛病更是必须的。首先我得承认Ryan Reynolds的配音对电影是加分的,好不好笑倒是见仁见智,但Ryan Reynolds确实拉近了神奇宝贝与观众的距离,也更拓展了话题与受众。不过当我第一次在电影中听到熟悉的「皮卡皮卡」时,我怀念的是–不会说人话的皮神。

身为三不五时就会幻想更新自己手握六只神奇宝贝名额的我(训练家是我),还是得说说神奇宝贝带给我最难以忘怀的两大魅力。一是永远知道谁会赢但还是看得血脉贲张的对战,二是神奇宝贝与训练师的羁绊。在《大侦探皮卡丘》还去要求对战就真的太无理取闹,但人类与宝可梦的羁绊,电影是真的差强人意。

这不禁又让我得提起20周年的剧场版,故事的最后皮卡丘说话了,虽然是一个离谱且刻意要卖情怀的操作,但不知道怎么着我是差点落泪。在《大侦探皮卡丘》中不断强调电影的主旨,那就是即便失去记忆、无法说话,你的心会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或神奇宝贝)。我试着回想起小时候看动画的点点滴滴,除了喵喵以外没一个神奇宝贝是我能够沟通的,但我打从心底认为自己是理解他们,就跟小智和主角们一样,那就是我朝思暮想的羁绊。

皮卡皮卡也好,嘎内呜恰也好,就连闪电~也好,这些来自神奇宝贝的叫声并不能代表他们的思想,但光是从人物与神奇宝贝的互动中,我们就能站在神奇宝贝的角度上,替他们感同身受,这种感觉大概跟养宠物一样。反观会说话的《大侦探皮卡丘》,选择把说话这件事建立在与观众的互动乐趣上,就如同我上文所说,这么一来无庸置疑的替电影加了分,却让自己的核心主题–「神奇宝贝」失去了最精华的灵魂。

观影结束后,我努力的告诉自己,不要成为那个贵古贱今的原作控,所以我抛开任何有关于动画版与剧场版的思维,用就事论事的观点来看《大侦探皮卡丘》。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侦探」,只要皮神与蒂姆的办案过程够精彩,我就没有理由可以说《大侦探皮卡丘》的坏话,但就事实来说,那可真叫惨不忍睹。

我拼命的回想整部电影的办案过程,除了巧合大概就只剩监视器画面,这意味着我们当家的皮神从头到尾都在异想天开,反正有什么说不通的逻辑,就召唤最简单暴力的解释性对话,再不行还有更无懈可击的自圆其说,连隔壁棚的《柯南》办起案来都比皮神还要有条有理。这还不只解谜过程非常鸡肋且依赖巧合性的转折,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令人瞠目结舌的劣质安排,让你见识到什么才叫做:「求求编剧你饶了我的智商吧。」

《大侦探皮卡丘》顾名思义是皮卡丘+侦探解谜,论神奇宝贝本作欠缺最核心的灵魂价值,论侦探解谜从头到尾其实根本不存在。我很想打从心底热爱这部电影,但我体内的神奇宝贝细胞告诉我:「我做不到。」这或许是一部满足深爱神奇宝贝观众的作品,但我是绝对不会推荐任何神奇宝贝的爱好者进场去接受挑战。每当我盯着主角的生面孔时,「迅速、便宜、品质欠佳」,仿佛就挂在他们俩脸上,「饶了我吧。」是此刻徘徊在我内心中的遗憾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