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天注定》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男女主角在一次偶然中相遇,一见钟情。但女主角迷信,认为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于是,把男主角的联系方式写在一张钱币上花出去了,把女主角的联系方式写在一本书里卖到旧书摊…很多年过去,男主角即将成婚,女主角也收到了男朋友的求婚戒指。只是,两人心有不甘,每张钱币、每个旧书摊都会让人产生旖旎。故事的结局大家都猜得到,疯狂大冒险后,男女主角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如此天真的童话爱情故事,在电影里频频上映,譬如《西雅图不眠夜》、《电子情书》、《恋爱假期》等等,剧中的男女主角将浪漫主义演绎到底,为爱痴狂。搜索了下我们内地的片子,稍微有点靠边的怕是《北京爱上西雅图》,像《我的父亲母亲》、《山楂树之恋》等只能贴上凄美爱情故事的标签。其实,我选择八十年代拍的《庐山恋》。
 
    当年的《庐山恋》可是引起极大轰动的,聚浪漫主义、时尚主义、爱情主义于一身的旅游观光片。它开辟了大陆男女青年爱情的新视觉,里面的时装、物件成为争相效仿的典范;带动了庐山旅游的火热场面;不知在政治方面,是否也为海峡两岸的三通打了一个激进针?在我看来,这就是一部可以和西方浪漫主义媲美的爱情片,一见钟情、再见倾情,缘分天注定。
 
 
    从生理学上说,人体会分泌多种分泌物,如唾液、肾上腺素和雌、雄型激素等。正如巴普洛夫的著名实验,摇铃与狗流唾液之间会产生的反射关系。人在遇到符合交配条件的个体时,也会分泌相应的激素,使人进入亢奋状态,之后再次遇到或想到该个体,都会分泌激素,反复进入亢奋状态。
 
    这种感觉被称为“爱情”。
 
    大脑中心——丘脑是人的情爱中心,其间储藏着丘比特之箭——多种神经递质,也称为恋爱兴奋剂(以下会一一介绍)。当人们一见钟情或日久生情之时,丘脑中的神经递质就源源不断地分泌,势不可挡地汹涌而出。
 
    于是,我们就有了爱。
 
    传说中的情人节又来临了,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电影的维度,来简单聊聊人类的爱情故事。
 
 
    当我们在人群中与某人相遇,一见钟情,啊哈,那是Pheromone在起作用。Pheromone(费洛蒙),信息素,是动物体分泌出来具有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它可使同种动物在不同个体之间,透过嗅觉的作用来传递信息,产生行为或生理上的变化。人类更夸张的是,进化发展出了特殊的Pheromone嗅觉探测器,犁鼻器VNO(Vomeronasol Organs)。根据人类解剖学教授的研究,VNO隐藏在我们鼻子最顶端的骨头里。当我们嗅到心意人所散发的Pheromone,则让我们心驰神迷的迷恋对方。
 
    Pheromone,不仅传达爱情信号,更包括如免疫系统等基因在内的大量遗传信息。所以,“闻香识爱”是很有道理的,既可以降低遗传疾病的发生概率,也保证了有利基因的融合。而国外的香水公司利用这个原理,在香水中添加少许男女性Pheromone类固醇物质,效果奇佳。
 
    想来,缘分天注定的缘由大抵如此。
 
    由气味牵引的爱情红线仅是短暂的开始,爱情在之后开始了纠缠。
 
    《史密斯夫妇》是部爱情喜剧片,布拉德·皮特与安洁莉娜·朱莉夫妇主演,貌似他们的爱恋起源就是这部电影。想来很多人都看过了:结婚7年的约翰和简生活开始趋于淡水般无味。而在表象的背后,他们各有刺激惊险的职业——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秘密杀手机构,但彼此不知道对方的职业身份。直到一次任务,身份的真相才开始揭开。是忠于组织,还是选择爱人?一番龙争虎斗。故事的结局大家当然猜得到:夫妇俩又兴奋的生活在一起。
 
    对应的,介绍一部国产剧《万箭穿心》。好像我一直推这部电影来着,国产爱情片总是深深刻着时代特征的烙印。也几乎让人开心不起来。影片很写实,好像一部电影太接地气是会让人不舒适的,一句话剧情:讲述了颜丙燕所饰演的“女扁担”李宝莉跌宕起伏的一生,道尽了生活的艰辛、苦痛与无奈。性格决定命运,当无法解释时,我们讲这就是命,这也是信仰吧?
 
    其实我想说:爱情走向婚姻,结局或者开心、或者悲伤,或者,当然还有第三种,而且大多数就是第三种。
 
 
    爱情的放电期,脑内会分泌一种爱情物质,叫做苯基乙胺。
 
    苯基乙胺,Phenylethylamine,简称PEA。PEA能使人们产生狂热之恋、生死之情。当人们一见钟情、或是日久生情时,丘脑中的苯基乙胺和其它神经递质就源源不断地分泌和势不可挡地汹涌释放出来,只要头脑中产生足够多的PEA,那么爱情就产生了,也就是俗称“来电”的感觉。
 
    PEA是一种神经兴奋剂,它能让人感到极度兴奋,使人觉得更加有精力、信心和勇气。由于PEA的作用,人的呼吸和心跳会加速,特别是瞳孔会放大,这可以作为判断是真爱还是敷衍的标准噢。有科学家曾经招募自称处于热恋阶段的青年作为志愿者,采用磁性共振成像技术记录他们的大脑活动。图像表面,在看到自己恋人照片的时候,大脑的四个特定区域不约而同出现血液流量急升的现象,几乎和刚吸过毒的人的大脑一样;而同时,大脑中负责记忆和注意力的部分则受到了抑制,于是,那些处于恋爱中的人们自然就“变笨了”。
 
    PEA是人体自然合成的,有一种功效和性能非常相似的人工合成物质叫苯异丙胺,它的商品名就鼎鼎有名了—amphetamine(安非他明),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也是著名的毒品,摇头丸的主要成分。所以爱情如毒品,让人欲罢不能,也是名符其实的噢。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PEA处于相当稳定的状态,而时常忧郁的人,大都是身体PEA含量较低。我想,是不是谈场恋爱就会得到改善噢?!巧克力是PEA含量最多的一种食品,所以,送爱人巧克力是相当有科学道理的。
 
    爱情走向除了婚姻,还有更普遍的走向:离婚,或分手。
 
    没人不知道《乱世佳人》吧。英文名更有感觉:Gone with the Wind,随风而逝,或者《飘》。大多数人不止看过电影,还看过小说,影片片长近4个小时,但拍的真是好,居然是1939年的影片。这是部战争爱情片,不仅仅是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还是故事里的爱情战争。没人会忘记个性鲜明的男女主角白瑞德与斯嘉丽,为他们爱恨情仇的痴缠而唏嘘,为他们的倔强坚强自私冷酷而叹息。记得影片结尾斯嘉丽的那句话: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会更好。
 
    推一部有点儿共性特征的国产剧《独自等待》,伍仕贤导演,夏雨主演。故事讲述了夏雨饰演的古董店小老板追求完全符合他理想爱人形象的三流小演员刘荣(李冰冰饰),而忽视了从小青梅竹马长大的李静(龚蓓苾饰)对他的付出对他的爱——故事是:献给从你身边溜走的那个人。结尾的那句话也很不错:“难道下个进门的就是我未来的对象吗?”,袁泉出现了。
 
    我们分手的原因是:分开会更好?下一个会更好?请千万别轻易说分手。
 
 
    爱情的热恋期,体内会分泌爱情物质叫多巴胺,给人甜蜜、幸福的感觉。
 
    多巴胺,dopamine,也译作“度巴明”。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生物合成的前体,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它能使人产生欣快感。去甲肾上腺素有强大的血管收缩作用和神经传导作用,会引起血压、心率和血糖含量的增高,所谓心跳的感觉就是去甲肾上腺素在起作用,它让恋爱的人产生怦然心动的感觉。
 
    当你头脑中充满着这些爱情物质的时候,也正是你意乱情迷之时。多巴胺好像一把能打开许多锁的万能钥匙,根据所处情景不同,在体内产生不同的反应。巧克力的气味、口味告诉大脑,我们正在吃东西;情侣的体味和香味提醒大脑,我们正在身陷爱恋中。
 
    多巴胺带来的“激情”,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爱可以永久狂热。不幸的是,我们的身体无法一直承受这种像古柯碱(可卡因)的成分刺激,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心跳过速的颠峰状态。所以大脑只好取消这种念头,让那些化学成分在自己的控制下自然地新陈代谢。这样一个过程,通常会持续一年半到3年。随着多巴胺的减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变为平静。
 
    因此,谈恋爱不宜超过四年。
 
    爱情的感觉不会永远长久,会趋于平和、平淡,甚至波澜不惊。
 
    《楚门的世界》是一个科幻爱情片。它其实可能也不是爱情片,只不过金·凯瑞饰演的男主角最终勇于打破规则、励志的起因在于他想去寻找初恋女友。它是一部经典的影片,每个人看完片子都有可能怅然所失,似乎,我们每个人都是楚门。故事的设定很有意思:一座人造的临海小镇,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演员,除了楚门;他出生、成长、工作、恋爱、结婚…的一举一动全部转播到世界各地;直到有一天。结局大家猜得到:楚门走出被禁锢的小镇,获得了自由,和初恋女友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这部影片我看过好多遍,每次都能想起《黑客帝国》,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构造了一个虚拟世界,只是一个是电子的,一个似乎是现实的。影片里主持人曾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楚门在小镇生活了三十年,都不知道自己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回答很耐人寻味:因为我们都接受现实。那爱情、婚姻的现实是什么?就是每天上班下班、做饭吃饭、睡觉养娃…
 
    《太阳照常升起》是姜文的文艺爱情片。大多数人对它的感觉是:看不懂。我刚看完的时候觉得懂了,因为它就是一首诗、一副抽象画,一次有趣的聊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意境也体会到了其中的快乐。它其实可能是魔幻现实主义影片,影射了一段中国的历史、一段伤口;可能是心理意象的大片,暗示了性与生命;可能是穿越爱情片,时空交错…。有人为爱疯了,也许没疯;有人为爱自杀了,也许他杀;有人为爱杀人了,也许没死;有人为爱…超越了时空。
 
    火车在山上停下了,他一笑天就亮了。太阳照常升起。
 
    真正的自由是什么?爱情的最终走向是什么?我想它应该有太阳那么文艺,有楚门那么现实。分享和分担。
 
 
    爱情的平和期或者结婚后,体内会分泌爱情物质叫内啡肽,给人温馨、安逸的感觉。
 
    内啡肽,endorphin,英文全称endomorphin。 endo有内在的意思,而morphin就是吗啡的英文名称,所以 endorphin有大脑自我制造的类吗啡物质之意。因为内啡肽的效果非常接近毒品吗啡,一种镇静剂。可以降低焦虑感,让人体会一种安逸的、温暖的、亲密的、平静的感觉。因此,内啡肽也被称之为“快感荷尔蒙”或者“年轻荷尔蒙”,它可以帮助人保持年轻快乐的状态。
 
    科学家指出,运动能让大脑释放内啡肽,它能使人感到快乐和充满活力,运动得越多,感觉越强烈(像我们这种单身人士,看样子只能采取这种方式了,嘿嘿)。内啡肽虽然不能让人激动和兴奋,但这种温馨的感觉一样能使人上瘾。一般来说当一个婚姻存在的时间越长久,这种状态就会越牢固。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夫妻双方已经习惯内啡肽所带来的宁静。因此,要让爱情历久常新的关键就在于在PEA之类激情物质消退之前,分泌出足够多的内啡肽。
 
    当然,就像有些人天生很难被爱情打动一样,有些人就是没法得到充足的内啡肽使自己安定下来。他们的爱情生活由一系列热恋—分手所组成,周期就是爱情物质的波动周期,6个月到4年。如果他们不幸结婚,那么婚外恋成为一种必然。也许,这就算是爱情瘾君子吧。
 
    把激情变为爱情,把爱情变为亲情,恐怕才是我们需要修炼的。
 
    总之,费洛蒙让你找到心仪的人,苯基乙胺让你坠入爱河,多巴胺让你感觉亢奋和欢愉,内啡肽使恋人双方持久快乐。所有这些爱情物质让你体验爱情的味道,当然,还远不止这些。
 
    爱情,缘分天注定?爱情能永恒吗?
 
    科学告诉我们,爱情不过是人体里一堆生理的物理和化学反应;电影告诉我们,爱情就是一堆神话故事,让人欲罢不能罢了。
 
    不要试图去挽回变心人的心,因为,爱已经消耗干净。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爱情并非性本身,它是以性需求为基础,无偿的服务与友谊关系的结合体。颠扑不破的,是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