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在吴地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开放包容、尚德崇善的特质,而吴地则在吴文化的孕育下人才辈出。锡商这一具有吴地特征的商人群体的出现和发展也与吴文化有着割不断的血脉关联。
 
一、海纳百川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文,溯长江、环太湖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吴地的文化习性与人文精神,决定了这一方水土与生俱来的开放胸怀。锡商大多生活简朴、心态开发,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的姿态。锡商善于吸纳先进的理念、文化和技术,大胆地革新创造、创业竞争。无锡之所以能够在近代经济中勃兴,原因之一就是主动接受了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和产品的扩散,主动接轨上海。外地人来锡投资办厂从不受限制和排挤,无锡以它开放的心胸和姿态赢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聪慧灵动
 
    吴地人民世代相袭的聪明智慧,赋予了无锡特有的柔和之美,而且熔铸出灵动、机敏的价值认同。锡商的精明灵活可以说是全国闻名。以荣氏兄弟为例,在他们创业过程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常常遭受挫折和打击。他们不管是经营钱庄还是兴办实业,都因外部环境的变故,而使企业陷入困境。荣氏兄弟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轻言放弃,而是坚决地经营下去,最后取得了成功。
 
三、经世致用 务实求真
 
    吴地商品经济率先起步,市民阶层形成较早,实业传统、务实个性是吴地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到了近代,实业救国更是成了无锡人的追求,经世致用的思想理念在无锡实业家群体中颇得人心。薛福成是洋务派培养起来的官员,多年的从政生涯令他目睹西方经济对中国的入侵,深感发展经济之于国家的重要。他积极主张富国应首先发展工商业,鼓励民间商贸活动。他的这些思想主张对无锡本土工商人士是极大的激励,其长子薛南溟后弃官回家,经营实业,正是实践父亲思想的结果。可以说,经世致用——既是无锡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内在根因,又是无锡工商文化最重要的理论支撑。
 
    无锡实业家的务本务实风格还体现在实业的选择上,虽然无锡百业纷呈,但支柱却集中在粮食加工和纺织这两大行业上。这两大产业恰好对应着人类生存的两个基本需求——吃与穿。这样的行业选择也许有着某种偶然性,却是实业家们经过脚踏实地的调查后得以确认的经营领域。
 
四、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善于创造、勇于创新是吴地文化的秉性,也是这一区域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内生动力。锡商抓住了我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机遇,从办面粉厂、纱厂开始起步,逐步做大。他们中的许多人为了抢抓发展机遇,不怕国际资本和官僚资本的竞争,不怕黑社会、恶势力的骚扰,坚持快速发展。最典型的就是荣家,十多年间分别在无锡和上海办了十多家工厂。而且,锡商并不满足于小富即安,总是不断地谋求更大发展,因此也成为一方甚至全国的行业老大。正是这样,无锡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成为乡镇企业的发祥地。
 
五、崇文尚德、兼济天下
 
    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重视文化教育,强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功的锡商多为儒雅贤才、博学多才之士,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面对取得的巨大财富,他们并不张扬,并不贪求个人享受和挥霍,依然过着平实而俭朴的生活。他们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为民造福。
 
    吴地特有的吴文化,孕育了了锡商的务实而不乏创新、逐利而注重诚信等性格特点的锡商,更重要的是吴文化浸润、沉淀在锡商骨髓里的那种敢为人先、务实重工、开放包容、精明灵活的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益发具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