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十年代以来的社会消费文化语境中,精英文化由“中心”滑向了“边缘”,大众文化则由“边缘”走向了“中心”。影视传媒的日益发达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大众越来越依赖于通过影视画面来放松身心愉悦自我。文学失去了传统的优势地位,越来我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了电视剧。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已成为影视界的一大热潮。同时,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也面临了一些发展困境。

一、电视剧经常加入“非作品”因素,难以忠于原著

1、细节改变人物性格

    《红楼梦》原著“宝玉挨打”中,“探病”这个环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宝钗这一封建家族大家闺秀端庄、贤良的人物性格特点。宝玉被抬回怡红院之后, 宝钗是最先来探病的。宝钗嘱咐袭人如何用药之后才与宝玉说话,先规劝宝玉,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一个封建社会理想的妇女的角色,体现出了她的 “非礼勿行” 的处事原则。然后话题才转入对宝玉的关心上来:“别说老太太、 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 心疼的话差一点儿就说出来了,只是因为她从不越礼法半步,更是非礼勿言,所以欲言又止。这一细节描写,巧妙地体现了这一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而电视剧 《红楼梦》 中宝钗的语言有所改动, 她对宝玉说的那句话是:“别说老太太、 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心疼。”“心疼”二字一出口,宝钗的含蓄就荡然无存了,这也不符合宝钗心中的“礼法”规范。这里由原文改编而成的宝钗 “探病” ,已融入了导演再创造的 “非作品” 因素,对宝钗这一人物性格的表现就同原著有了差别,就不如原来的那半句话更符合宝钗这一人物性格特点。

2、 剧情改变作品主题

    《封神演义》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 描写了纣王荒淫亡国的故事。新版电视剧 《封神演义》中许多人物形象与原著有较大出入。特别是姜王后这一人物形象,原著中,表现了她善良、贤德、豁达大度、为国家社稷着想的国母形象。而新版电视剧《封神演义》 中的姜王后,却变成了心胸狭窄、争风吃醋、猜忌排挤妲己的妒妇。 而妲己迫害她也变成了被动反抗 但这样一个王后竟那样深得人心,遇难之时朝野震动,让人匪夷所思。故事主题也由国之兴衰变成了一出爱情悲剧,擅长演情感剧的马景涛,也把纣王演成一个重爱情、内心孤寂值得同情的人物。这些非作品因素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原作的主题。

二、名著改编的尺度把握不准,对名著造成了伤害 

    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电视剧的改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只要导演和演员对原著理解得扎实,改编不出大格,影视作品的成功基本是有保障的。但是在市场环境下,过于浓厚的商业动机使电视剧收视率直接成为经典名著改编的指向标。调侃历史的戏说和将艺术商业化的动机,都偏离了文学名著的主旨。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改编者对原著进行世俗化的理解,改变甚至歪曲了原著的精神,是经典的文学作品成为了通俗小说。这些都对文学名著造成了伤害。

    由中国名著《红楼梦》改编的连续剧《新红楼梦》中人物穿着风格的改变让观众一时无法接受,引起了不小的非议。这或许是第一部被改变的连续剧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记忆的缘故,但是这不能排除导演的大胆创新的确是超出了观众的接受程度范围之内的。

三、改编的电视剧不能涵盖原著的所有主题

    文学名著是依靠语言给予读者无限的想像空间,使读者对文学名著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因此造就了“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语言的审美特点,不能简单地认为通过影视作品就能完美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因为影视主要依靠声画语言来直观展现形象,难易尽善尽美地表达出文学名著的每层含义,想象性的文学形象和影像艺术形象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观看《红楼梦》或许能够会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感到伤心难过,但是却无法体会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强烈谴责。我们观看《西游记》,能够体会到孙悟空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但是却无法了解明朝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艰苦生活。

    影像因其视觉的直观性和阅读的综合性和迅捷,不适宜进行大段议论和过于深度的主题挖掘。象小说开头那样无拘无束、天马行空式的大段有关历史的议论在银幕上是无法表现的。

四、电视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观众的审美想象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文字为艺术媒介,创造的审美意象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审美价值的浓缩的“典型”,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内容, 提炼出更为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方式委婉含蓄, 给欣赏者提供了进行想象的广阔天地,能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再创造的积极性,使之获得一种更高的审美愉悦。

    电视剧是以影视屏幕上的视听形象作为媒介的艺术,它是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来创造审美意象,在画面上通过各个镜头反映现实生活的。它的审美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简化了语言描写,让人们用眼睛看就可以获得审美感受。但同时由于其过于直白、 受时空限制的表达方式,也相当程度上禁锢了观众的想象,限制了观众的思维空间,这在一定意义上损伤了意象的审美作用。《卧薪尝胆》、《昭君出塞》、 《三国演义》、《杨贵妃》 等电视剧剧,已把我国四大美女搬上荧幕, 但观看过这些影视作品的很多观众却感到遗憾:“四大美女也不过如此”。影视作品既表现了美, 但又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美。

    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 虽然面临了诸多的发展困境,但是如果编导们能在最大限度地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视剧艺术的特长,把握受众群体观赏时的审美心理,合理地进行改编,就能拍出雅俗共赏的影视精品,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当然,即便这样,影视作品也会带有编导们的理解和感悟, 如果欣赏者想要品味作品原貌,获得个性审美体验,还是需要研读原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