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新闻《娱探》

作者:耿飏 责编:张毅

8月17日晚22点,在开画后的第23天,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后简称《哪吒》)累计票房迈过了40亿,成为了中国内地电影历史票房榜上第4部达到40亿+的影片,也是第一部动画电影。

在延期了一个月的放映密钥后,《哪吒》下一个目标是超过《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正式迈进历史前三甲行列,甚至超过《流浪地球》也并非没有可能。

这个夏天,《哪吒》的“燃”不仅仅停留在电影院中,电影市场同样需要一个“哪吒”振奋信心。作为动画电影,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之后,《哪吒》更进一步打碎了动画电影的票房天花板。

40亿票房约合5.7亿美元,若非汇率因素,《超人总动员2》保持的6.08亿美元动画电影单一市场纪录已经易主。

这一切的确振奋人心。然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不能只喊得响亮,《哪吒》,凭的是什么?

在喧嚣之后,我们更需要探讨背后的成因。

《娱探》对话院线经理与影评人徐元、周黎明、荡科长,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哪吒》有多火?

影院经理回顾逆天之路:中老年观众都加入了观影大军

恐怕再有眼光的电影从业者都很难预计到,《哪吒》的票房后劲如此之长,踏着风火轮打破了40亿大关。

和去年暑期档《我不是药神》的故事相似,《哪吒》是当下中国电影市场又一次典型的“口碑逆袭”式案例。

通过点映《哪吒》的认知度一路走高

一次成功的“抢跑”是必要的。

影片在正式公映前一周开始大规模点映。在山西沂州君华国际影城的陈经理回忆中,他从提前看过影片的朋友中第一次听到了《哪吒》的好评。因此,在影片7月18日点映当天,他安排了4个大厅场次,但是上座率仅有14.5%,甚至低于上映同期的其他影片。第二天,他减少了场次并挪到了小厅,影片上座率也随之走高。到了21日,影片单厅上座率接近70%。

这并非个例。《哪吒》在点映阶段共取得6188万点映票房,豆瓣评分开分(注:从评价人次不足的“暂无评分”到外显分数)达到8.6分,两大购票平台得分都在9.5分以上。

在7月26日公映前夜,当他睡前按惯例查看第二天预售情况时,《哪吒》第一场预售票就有十几张,下午场次上座率超过30%——“这可是预售,这片会火。”他心想。

事实果然如此,从公映首日起,《哪吒》再没有跌下单日冠军的宝座。

《哪吒》目前保持了连续24天取得单日票房冠军的历史纪录(仍在延续),连续单日破亿纪录则定格在17天,也仅差《战狼2》1天。

5部现象级影片的票房曲线

宏观上看,《哪吒》用时24天突破40亿,在绝对用时上远不及《复联4》的17天以及《流浪地球》和《战狼2》共同保持的15天纪录。但是和其他3部“40亿+”影片相比,《哪吒》在两大“不足”下取得了如今的成绩。

其一,《哪吒》的单日最高票房是3.41亿(8月4日),这个成绩在历史影片单日票房榜上都排进不了前20名。而《复联4》拥有3个“单日5亿+”的记录,《流浪地球》也有2个“单日4亿+”。

其二,相比在春节档的《流浪地球》以及有历史性开画局面的《复联4》,《哪吒》并没有创造历史记录的“优势”。

在陈经理为《娱探》展示的排片图中,8月3日当天《哪吒》接近满场

起初,陈经理影院里《哪吒》的观众以90后00后为主,而后家庭观众增多,再后来中老年观众都加入了观影大军。“我问一个30岁左右的女观众,她说连身边打游戏的人都突然不玩了,讨论起这部电影好看了。”

《哪吒》成了社会现象级的电影,票房曲线在上映第二周不降反升,第二周周末票房反超首周末,这点也只有《战狼2》可以相比。

这是内地影史第三部“观影人次破亿”影片,内地影市也一扫上半年同期观影人次下降的低迷情绪。陈经理在朋友圈记录下影院里热闹景象,由衷感叹:“和春节差不多”。

《哪吒》不仅是档期内的最大赢家,而且抵挡住了后续新片的冲击。无论是被寄予厚望的《银河补习班》还是话题性十足的《上海堡垒》,还有同样好评不少的《烈火英雄》都无力撼动《哪吒》的领跑地位。

16日,《哪吒》面对新开画的8部影片依然拿下了单日票房冠军。迈过40亿的当天,它单日1.1亿的成绩是当日第二名《烈火英雄》的150%。

在票价上,《流浪地球》平均票价45.1元,《复联4》51.4元,而《哪吒》平均票价35.9元,仅仅比《战狼2》高了0.3元。

由此可见《哪吒》在市场上的延续性和统治力,是其创造历史性票房的动力来源,也难怪坊间有了“一京一吒”(《娱探》注:京,指吴京;吒,指哪吒。)的称呼。

《哪吒》爆红背后的情感内核:

进行符合时代的改编,呼应当代青年的内心焦虑

《哪吒》引发的观影热潮,无疑将会成为观众们对于2019年暑期档的集体回忆。《娱探》也邀请徐元、周黎明、荡科长三位专业影评人从亲历者及观察者的视角分析《哪吒》创造历史的成因。

在《娱探》给出的100分制打分体系中,三位影评人给出的评价有着显著区别。但有一点不容置疑的是,《哪吒》在制作水准上达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最高水准。在情感内核上,它切中了时代脉搏,讲出了属于中国观众的本土故事。

几位影评人对电影的水准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影评人周黎明称“该片我已经看了三遍,一遍比一遍感觉好。”他认为“这显然是中国动画一个新的里程碑,正如它致敬并颠覆的1979版《哪吒闹海》是我们曾经的巅峰。”

影评人荡科长也称赞了电影的娱乐功能:“就像太乙真人的山河社稷图,它是这个压抑闷乱的夏天里逃避现实的保留项目。这种强大来自于符合时代潮流的创作理念和成熟的工业制作水准的有机统一,是值得作为国产商业电影——尤其是改编知名IP的国产电影——的范本被借鉴和复制的。”

影评人徐元表示该片的“剧作、节奏、视听呈现,都堪称是当下的国产动画的最高标准。”

但在该片的情感内核角度,却出现了观点的激烈交锋。外形上的“朋克化”形象引发了观众第一轮对于影片的讨论,而随着影片公映,讨论规模的扩大,“哪吒与李靖”关系的重写真正引发了对于影片改编的“站队”。

《哪吒》中的李靖夫妇

影评人徐元表示,“父慈子孝的哪吒,和那个传统文化中弑父的凶神还是相距太远了,虽然可以理解创作者的逻辑(如便于过审、便于接受、符合主流价值观等等),但这毕竟是一种投降主义或曰修正主义的结果。和甄子丹版《大闹天宫》一样,这样的改编,从根本上否定了孙悟空和哪吒的核心价值。”

但导演饺子认为,《封神演义》的世界观人生观是现代人完全无法接受的。并且在哪吒故事每次的改编过程当中,都有大胆的改动和颠覆,核心是要服务于当代的观众。

《哪吒》导演饺子

“中国社会已经不是一百年前的样子,家长决定子女的职业或婚恋选择的时代早已过去,所以,原先《哪吒闹海》的主题只能当作历史来欣赏。”

影评人周黎明非常认可饺子的看法,“我最近看了十几个版本的哪吒,哪吒形象的历史渊源和影视演绎都比较复杂,远不如孙悟空那么统一。”

他认为,在复杂的表象之下,哪吒的破坏性是命中注定的,他的“反抗”是所有改编的核心:“哪吒的最大敌人,既不是父亲,也不是龙王,而是更为抽象的’命运’。诚然,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感悟把“命运”细化成自己感同身受的内容,比如,不爱读书、成绩差,或者某种不良嗜好,甚至可以是家境贫寒(跟李家的地位截然相反)。但是因为影片在人设及情节铺垫方面做足了功夫,当哪吒喊出‘不认命,就是我的命’时,非但没有一丝假大空的痕迹,反而成为了影片的高光时刻。”

而在电影里,哪吒与命运的抗争,在某种程度上,也契合了当下中国青年人的内心情绪,从而引发了更广泛意义上的心理共鸣,成为社交里的热议话题,进一步吸引更多人群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

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看到了电影与时代同步的脉搏。

在影评人徐元看来,《哪吒》的“燃”非常呼应当下中国年轻人普遍存在的身份焦虑、财富焦虑、阶级焦虑,同时,该片把李靖一家从传统、扭曲的封建家长制改为现在影片呈现的和美、现代家庭,也顺应了从官方到民间的一种正能量期许,也着实促进了更多的家庭观众举家消费观影。

影评人荡科长则认为,李靖夫妇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更接近于很多现实中的年轻父母。这样的改编,目的还是在重塑一个更容易被当代年轻人理解和接受的哪吒,一个父母宠溺、物质生活富足,却要在充满歧视、愚昧和盲从的外部环境中斗争和成长的新少年英雄。

这也是所谓“时代气息”的一种表达。“我从哪吒对命运的抗争,看到了饺子自己的多年奋斗,看到了自己和同辈人的影子,看到了那超越一时一地的人性倔强。”影评人周黎明总结说。

《哪吒》爆红背后的行业分析

好莱坞的叙事模式+中国文化元素的组合,带来了对三四线市场的统治力

如果将“国漫”的定义做进一步限制,“国产动画电影”的描述其实更加准确。相对于目前市场上成功的《熊出没》系列面向的儿童的合家欢动画电影,“国漫”则意味着面向成人观众,全年龄段的动画电影。

也是在这个语境中,《哪吒》的成功有了更多讨论的空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电影中的台词也应了《哪吒》在市场上面临的成见。

相比成熟发达的好莱坞动画和日本动画作品,“国漫”在制作水平上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不能忽视的客观条件,相较动辄成本在1亿美元以上的好莱坞动画工作室作品,“一个动画师跳槽都躲不过做申公豹”的故事的确是国内动画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行业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唯技术论,认为我们的落后主要是技术造成的,并追溯到资金的匮乏。”周黎明并不这么看,“貌似小儿科的动漫,更需要高超的讲故事技巧。传统文化给我们提供的是素材,而不是能直接搬上银幕的电影故事;传统素材改编成现代故事,中间的难度不亚于编写全新的故事,有时更甚。”

业内的一个共识是:《哪吒》是成功的“西体中用”。创作者在个人成长中大量接受成熟动漫体系经验,并最终通过好莱坞的叙事模式+中国文化元素的方程式打造出来一部成功的作品。

饺子的第一部短片作品《打,打个大西瓜》的片尾列出了包括万籁鸣、周星驰等在内的“idol”。他形容自己像是一个大胃王,把各类作品都经过自己的消化系统,汲取养分:“我也是边学边做,看着电影的时候对画面的处理非常感兴趣。然后自己一帧一帧的去分析他们到底是怎么得到这种效果的?自己在做的动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用上了。”

周黎明认可这种模式:“《哪吒》在叙事技巧上明显借鉴了包括好莱坞在内的成熟技法,但神话的素材以及各种视觉形象(比如《山河社稷图》)具有浓烈的中国风,让观众强烈感受到这是一部咱们自己的作品。”

事实上,“国漫”也成为了《哪吒》爆红的助燃剂。

最显著的是对圈层的渗透和扩散。“二次元、动漫迷几年前还是指代小众,但在今天,这个圈层已经具备非常大的影响力,并且在舆论阵地上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荡科长分析,“‘最强国漫’这种标签一旦能渗透到这个群体,自来水效应会马上在社交网络上辐射开来。”

作为一部观影人次破1亿人的全民影片,《哪吒》的观众画像呈现了中国电影市场目前的几个特点:30岁以上的观影人次上升;二线城市为最大市场,一线城市最低;女性观众为主体。值得注意的是,《哪吒》相比《战狼2》在“下沉市场”统治力相当,四线城市都贡献了其26%的票房。

《哪吒》用户画像

全民性也是《哪吒》打破的又一座成见大山。动画电影的“低龄”标签在国内市场挥之不去,这也是桎梏动画电影市场空间的最大原因。一位动画工作室创始人就曾经对《娱探》表示自己创作的电影剧情单薄的原因:“故事是给孩子设计的,成人观众’可看’就行了。”

“低龄化”也一度让国产动画进入恶性循环。徐元对此毫不讳言:“毕竟,我们对国产动漫怒其不争的心态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而且,市场上总是有大量极其劣质的作品充斥其中,这几乎成了一种斩不断的社会丑恶现象。很多毫无美学素养和文艺创作技能的所谓动画人,为了骗取财政补贴、为了借助动漫基地的进行房地产圈地,大量炮制那些粗制滥造的山寨作品。而与此同时,我们的主管渠道和市场机制又很难制裁这样的局面,反而总是让这类极其低劣的作品登上大银幕或小荧屏,毒害观众特别是少儿观众。”

“久而久之,稍微懂行的人都积蓄了不小的怒气,所以,《大圣》或《哪吒》都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溢出’的偏爱。”

《哪吒》拯救国漫?路漫漫其修远兮

《哪吒》在上映15天后就把《疯狂动物城》保持的15.3亿内地市场动画电影票房记录翻了番,如今40亿的票房成绩的象征含义不亚于在2012年贺岁档《泰囧》第一次让国产电影票房打破10亿天花板。

彩条屋CEO易巧做过分析,中国动画电影要形成产业,需要在年票房中达到15%的占比。(以2018年年度票房计算,约为91亿)而《娱探》分析统计数据发现,2018年动画电影全年票房约为42亿元,其中国产动画票房总和不足17亿。

拿今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上映的有票房数据的48部动画电影中,国产动画20部。在9部破亿的动画电影中有4部国产动画,分别是《哪吒》、《熊出没·原始时代》(7.14亿)、《白蛇:缘起》(4.5亿)以及《小猪佩奇过大年》(1.24亿),今年或许能完成国产动画在全年票房占比达15%的目标。

但是,《哪吒》的成功会不会成为国漫行业的孤例?即便是出品方彩条屋对国漫的未来期许也很谨慎,彩条屋CEO易巧坦承,目前国漫距离产业化还有很大的距离,“现在产量远远不够。产量不够的情况下,你就没法让观众去养成一个固定的习惯。现在‘国漫’还没有形成产业,只能说是产品。”

此外,动漫行业的人才培养也无法一蹴而就,导演饺子从入行到做出成熟的作品《哪吒》,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而目前很多从业者还坚持不到走向作品成熟的那一刻,已经转行了。彩条屋CEO易巧告诉《娱探》,“我们现在最缺的不是技术和资金,就是作品。作品数量上去了,大家的经验才能丰富。而且从行业来说,从业者还是远远不够,更多的《哪吒》和《大圣》可以带动更多年轻人去参与。”

在《哪吒》之后,值得期待的国漫作品并不在少数。片尾彩蛋中的《姜子牙》已经引发了观众的期待,爱好者们自发畅想起了“封神宇宙”的可能性。

在彩条屋的计划中,今年还将有主打中国风的《凤凰》和观众见面,和田晓鹏合作的纯原创作品《深海》也在后期制作中,有望在2020年问世。此外,以全新形象示人的东方梦工厂一口气公布了“东方梦想三部曲”——今年国庆上映的《雪人奇缘》以及正在制作中的Over the Moon(暂译《奔月》)、The Monkey King(暂译《齐天大圣》)。

如果要让《哪吒》的故事不只是昙花一现,还需要更多的中国动画电影人一齐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