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后的台湾导演陈正道是一个艺术风格飘忽不定的人,这位远远看上去酷似打八折的彼得杰克逊的小胖子,经常用不按常理出牌的手法,给人以特别的震撼感受。我作为一名对国产电影向来不感冒的人,冲着徐铮的压轴实力,曾破天荒自费跑进影院看了《催眠大师》,精彩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料。于是再去翻看陈正道的简历,才发现在国内上映的好几部卖座片都出自他的麾下,比如丑男也有春天的《101次求婚》。看完《催眠大师》,我们会承认他是一名鬼才,能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甚至是内外都是败絮的低成本廉价恐怖电影中脱颖而出,飞遥直上,拔地而起,将披头散发、一身白袍、十指扭曲、半发遮眼的女鬼一脚踢飞,直接竖起一座标杆,上面写道:“惊悚鬼片,以此为界,若超此门,正道沧桑。”瞬间以一人之力,将糟烂的国产惊悚恐怖片水准提升到了目前无人企及的高度。
 
    那么,陈导这部最新的作品《重返20岁》,能否超越题材雷同的韩版《奇怪的她》呢?如果我们已经看过了韩版电影,再欣赏这部国产翻拍之作,相信每一个人都会看到这样一个有趣场景:电影每过十分钟,陈导总会将头上的帽子摘下来鞠躬,向谁鞠躬?当然是向前作韩版致敬。由此看来,这部《重返20岁》除了开头结尾,几乎照搬了韩版《奇怪的她》所有的情节甚至每一句台词。我们暂且先不探讨电影想要表达的社会学意义,单从两部电影本身做一个比较,唯一的区别就是将韩版电影的角色都换成了中国人。
 
    在这里我们情不自禁会产生一个疑问,作为一名原创能力极强的电影达人,陈导为何会采用这么笨拙的手法翻拍这部影片?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不到导演哪怕一点点鲜明的个人特色,看不到让人耳目一新的惊喜。造成这种令人费解的结果有如下几点原因:第一,电影的投资方之一为韩国CJ E&M株式会社,这家公司也是韩版电影《奇怪的她》的发行公司,为了保证这部在韩国大卖的电影能够在中国继续创造奇迹,韩国公司不允许有任何可疑的改编增加发行风险。第二,韩版电影的故事已经足够精彩,也足够让人热泪喷涌,任何多余的改编都可能消弱电影的艺术感染力。第三,中国版电影主演都是超人气的青春偶像,完全照搬剧情,也不必担心票房成绩。既然如此,还有必要做那些费力不讨好的改编工作吗?
 
    事实证明,亦步亦趋的拍摄手法未能取得票房大捷,超人气的鹿晗曾经是反物质版的伏地魔,每一个星梦荡漾的少男少女,都将这个名字时常挂在嘴边,甚至为了能够一睹帅哥风采,被保镖暴打一顿也无怨无悔。但是很明显,明星效应也未能力挽狂澜。
 
    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完全抹杀双手双脚被捆死的陈正道的努力,他在电影中已经尽可能地想做到最好,使之更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口味。比如絮絮叨叨的祖母,心情压抑的媳妇,左右为难的丈夫,叛逆不羁的孙子,麻将桌上的奶奶级的争风吃醋大战,完全与中国万千大家庭的情况相似。而陈导最独具匠心的改编,就是彻底抛弃韩版电影的开头和结尾。事实证明,这种割舍是正确的,因为原版开头那段对不同年龄段女人的比喻画外音,以及结尾返老还童的老大爷,与整个故事的主线没有关系。电影在一些细节改编上,也有新意。比如将快餐厅的老年群戏改在麻将桌上,更符合中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将地铁上女主角教育陌生女人哺育孩子的情节,改在了菜市场,更接地气。除此之外,比较两部电影女主角的表现,杨子珊的演技更胜沈恩京一筹。
 
    那么,既然有明星,接地气,电影票房为何失利?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这部电影描述的是老年人重返青春的一场美梦,是浓浓的亲情让她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即将重新开始的美好人生,再次回归暮年。里面过多的老年人生活的细节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观影的兴趣。想想看,有谁每天在家里聆听完自己祖母的唠叨啰嗦,还有心情跑到影院里受二茬罪?有谁会放着青春靓丽的小鲜肉不喜欢,反而呆坐在影院里忍受半个多小时满银幕的白发皱纹?即使杨子珊演技可圈可点,但是回归青春之后,她举手投足还像一个暮气沉沉的老大妈,怎么可能引起别人的观影兴趣?
 
    电影票房失利,电影故事不贴近青少年群体,这些疵瑕不能掩盖电影所要表达的深刻主题,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所经历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经历过痛苦,忍受过挣扎,体验过失败,享受过成功,罹患过恶疾,品味过健康。当我们年老的时候,不会因为过去的苦难而耿耿于怀,也不会因为以前的美好而放弃前行的脚步。我们走在时间的尖端,留下一串闪亮的轨迹,就像宇宙的星辰,永远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