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一片眩晕、云里雾里、糊里糊涂、困倦难耐、强打精神、坚持到底六个阶段,笔者终于走出了影院,但心情却轻松不起来,压抑、晦涩、苦痛、焦虑、悲壮,各种情绪从四面八方向我走来,把我压迫的无所适从,令我不禁陷入沉思,姜文到底想说啥?思索了半天仍旧不得要领,头脑中出现了几个关键词。
 
    一:自我为主
 
    纵观姜文的作品,个性无不渗透其中,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每部作品都是自我个性的完全展示,一切的一切都以自我为主,不把观众放在眼里,根本不考虑观众的感受,不考虑观众的想法,甚至票房也在不考虑的范畴之内,自我是把双刃剑,表现好了出现被观众赞为“神曲”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让子弹飞》票房爆表的情况,表现不好出现观众高呼看不懂的《太阳照常升起》无人问津现象,《一步之遥》正好是介乎于《让子弹飞》和《太阳照常升起》二者之间的作品,评价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一部分人把它捧上天,说它神乎其神,旷世神作;一部分人高呼看不懂,不明就里,以至于中途离场的现象频发。如果姜文肯向观众妥协,向票房让步,把《一步之遥》拍成喜剧片,就凭演员阵容,票房不会像现在这样半死不活、不达预期,正常的估计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30%指50%,就不会出现文章发声力挺、《智取威虎山》提前上映的情况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肯妥协就不是姜文!
 
    二:致敬经典
 
    致敬经典是一个永恒不衰的话题,但情况各有不同,比如:《杀死比尔》开场的字幕“邵氏弧形宽银幕”是向邵氏电影公司致敬,片中乌玛•瑟曼穿的黄衣服明显是对李小龙1978年电影《死亡游戏》的致敬,但是在致敬之余,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坚持低成本的路线,证明了深刻的内涵、独特的风格、超前的意识、新鲜的视听语言同样可以抓住观众的心。
 
    《一步之遥》中向经典电影致敬的地方不是一处两处,而是几十处,百老汇的专业舞蹈致敬《芝加哥》、风衣加礼帽致敬《美国往事》、SM风格的装扮致敬《沉默的羔羊》……,甚至连经典曲调《天涯歌女》也没放过,其实致敬经典无可厚非,关键还是要有自己核心的东西,导演姜文依靠“大明星、大成本、大制作”这“三驾马车”来吸引观众,大把的时间都用来致敬加模仿上了,自己的风格、意识、形态都失去了。《一步之遥》就像一位寂寞的超市大妈,又像一位身居阁中的怨妇,闲来无事、寂寞难耐、大好时光无法打发,一会用橘子(赌城风云)摆成人形,一会用胡萝卜(公民凯恩)拼成汉字,一会用凉席(火车进站)铺满地面……,大把的时间都用来致敬加模仿上了,自己的风格、意识、形态都失去了。
 
    三:春晚相声
 
    姜文和葛优穿着西式的服装、手持老式的话筒、站在舞台上,大大方方、精神亢奋、深情款款、妙语连珠的讲述对白,还时不时的插科打诨来次播报,完完全全的“被解放的姜葛”组合,这个组合放到春晚上,你说是主持还是说相声,是演小品还是唱歌跳舞,甭管干什么,必定能掀起一阵收视狂潮,满足所有吸睛的条件。
 
    最后,借助一句话来评价《一步之遥》,姜文主演的《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借用这句话,我想告诉大家,“如果你是个“姜丝”,就必须去看《一步之遥》,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是个屌丝,就千万别看《一步之遥》,因为那里是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