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当初拍摄《小武》《站台》时代的贾樟柯导演相比,《山河故人》虽然拍摄了海边别墅和私人飞机,具有科幻色彩的平板电脑,以及苹果和谷歌做的泛滥植入广告,却仍然用着灰蒙蒙的粗粝影像风格, 深深地扎在山西的县城里。这来源于贾樟柯对于中国的态度,执拗地认准了边缘小人物,因此故事空间线横跨大洋,时间线又直指未来,却引发了巨大争议。
 
    全片三段式跨越1999、2014、2025年代,呈现了这个时代最典型的三种分裂。但是故事叙事缓慢拖沓,从山西的县城飘荡到上海,又飘荡到澳洲,在大洋的边缘囚禁与挣脱,以及未来展开一段绝望的忘年之恋,曾经亲昵的人们都被时光搅散了。但是,老师、母亲、情人、人种意义上的亲近者,随处带着着舒缓、隐忍却到处密布着“残忍”,更像各种隐喻的精神符号。
 
    有着浓厚的悲伤基调,高度还原生活本貌,这源自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回避。片中,两个本来被自己的世界放逐的人,却在异乡中用肉身的焊接,去寻求精神世界的切近,但最终注定更进一步疏远了彼此。有些想买票回到山西,但最因一次争吵无法成行,这是现实中的困境,同样也是留洋者那种挥之不去的悲剧涂层。
 
    三段式的结构的电影,中间有大块的留白。其中三次坐火车的场景,一次青年时跟父亲,二次是接亡故的父亲回家,最后一次是涛送儿子回上海,没有选择飞机,而依然是火车,她说希望火车慢一些,陪儿子的时间多一些,那种车窗外迅速向后退的路两边,仿佛是《山河故人》浓缩的人生。当满桌的饺子再不吃就要凉了,年老的涛在雪中起舞,背景音乐依然是年轻时候的迪斯科《go west》,这个前后呼应的结尾场景,始终让人沉浸在情怀中。
 
    但是《山河故人》都是被无数情节碎片占满,缓慢拖沓的剧情节奏,又让人物们显得苍白单薄。赵涛嫁给大款张译,放弃另一位屌丝男,只等着后者得了重病,自己去将钱财送给对方妻子,这样的剧情设置并没创意。1953年出生孤独老太太张艾嘉,与1993年“小鲜肉”董子健搞起相差40岁的“奶孙恋”,双方相知、相遇、相爱,同样是个刻意的“无巧不成书”,略显突兀。张译与董子健合演的父子,数年在外国同一屋檐下生活,居然都不能用中文交流,还必须请张艾嘉来做翻译,更是叫很多人难以置信。
 
    从早期就爱上的《站台》《小武》的影迷来说,贾樟柯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艺术家。他永不愿去呈现一种戏剧化的悲伤,永不注重感官刺激的影像娱乐,反而热衷于小人物对生活的逃避。贾樟柯只是用中国遍布着痰迹、尘土、机遇和小广告,带出一种无声无息的逼迫感。这也是他无法取得高额票房的缘由。对于这种理想主义者,有些人称颂其为跨时代英雄,而有些人则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