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最终,影片在梵高生命般热烈的色彩中定格落幕。
 
    《港囧》,依然喜剧片定位,但这一次,在咧嘴一笑之上承载的东西,让我们合上嘴巴时还咽了一口眼泪。
 
    如果说《泰囧》留给我们的是“大笑”“喜剧”这些关键词的话,那《港囧》绝对是“不至于笑”的一部电影。当我们笑着流下眼泪的时候便意识到,徐峥在作品增加更多表达的同时,也从《泰囧》到《港囧》完成了其蜕变与成长。
 
    这个故事,依然从一群平凡的小人物开始,而这群平凡人,无处不在你我的影子。
 
    向日葵与星月夜
 
    用文森特.梵高的两幅作品来比喻徐来(徐峥饰)生命中的两个女人。
 
    杨伊(杜鹃饰),初恋情人,是忧郁迷幻之笔绘出的《星月夜》(The Starry Night)
 
    蔡菠(赵薇饰),结发妻子,是颜色在纸张燃烧开的《向日葵》(Still Life: Vase with Fifteen Sunflowers)
 


 
    杨伊是美好的过去,是青春,是记忆深处神秘模糊着的遗憾,是抓不到的月亮,是美的残缺;菠菜是现实的当下,是生活,是眼前踏踏实实运转着的日子,是晒得流汗的太阳,是看不见的幸福。
 
    《港囧》讲述的是生活也是生活的哲学,它对爱情的诠释,对现在与过去的解读,是我们每个人所在经历的故事。有多少人,放不下过去的留恋,忽视了眼前的幸福。在青春的记忆裂缝中,紧紧拽着命运的牵绊不肯放手。
 
    最后,在香港灯火辉煌的高空之上,徐来用最后的抉择完成了对自己和他人的救赎——放手杨伊、拥抱蔡菠。放手,是对过去的释然。或许冥冥中,缘分并没有在牵绊你、玩弄你、阻隔你,而是一直在把最好的幸福推向你。蔡菠就是命运赐予徐来的幸福,杨伊是他本该留在生命里永不褪色的青春记忆。所以你瞧,是我们蒙蔽了双眼,死死盯着遥不可及的月亮,遗忘了守候在身边的那束向日葵。
 
    《港囧》用我们的影子劝慰我们,有勇气放手过去,懂得珍惜当下,才有力量更好的前行。
 
    香港元素与集体回忆
 
    我常常认为,一部用心的、好的电影,绝对会在细节处理中有着更加细致的着色,甚至是深思熟虑的处理。
 
    《港囧》融合了除喜剧外很多类型片的特质:动作、枪战、情感、青春、怀旧等等。影片中,香港是元素,爱是核心,艺术是线索。
 
    从《港囧》的香港元素说起,置身于新“囧途”的大背景下,香港不只有维多利亚港等符号化的标志,从影片画面到音乐,港元素无处不在,处处流露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阅历与文化。张国荣熟悉的歌声、街头古惑仔、经典粤语歌曲,唤起一个时代对香港的集体回忆。同时,徐峥也在片中不止一次向香港电影致敬,《甜蜜蜜》、王晶、2046房间、至尊宝的经典台词等等,融入每一个精心描绘的细节。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告诉你,这里是香港,一个梦想的乌托邦,在繁盛经济的洪流背后,并未被淹没艺术的气息。它的文化,电影、音乐、建筑、人文、语言,在影片《港囧》的始终,流畅贯穿。
 
 
    梵高与弗拉哈迪
 
    另一个角度看徐峥对细节艺术般的处理。
 
    杨伊、徐来的每一幅黑板报每一场电影,画面随着两人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在那一厘米的距离之间,戛然而止。菠菜打开的盒饭、从香港高层落下的色彩油桶、DV前赵薇手捧的向日葵、油画色彩般明亮的黄色气垫床,徐峥仿佛在借用梵高的双手,一点一点绘制影像。
 
    《港囧》以艺术为线索串起所有人物关系。
 
    绘画艺术,牵扯着三个人——徐来与蔡菠、杨伊。三人交织进彼此的命运里,菠菜为徐来的艺术梦想而活,杨伊为自己的艺术梦想而活。这便突出了“家庭纽带”与“初恋”的不同轨迹。
 
    纪录片艺术,则是蔡拉拉(包贝尔饰)和其它角色的交流线索,同时又单独存在着从旁观者的角度,记录下一切。
 
    梵高与弗拉哈迪是梦想的承载。所有人拥有追求梦想的权利,无论追寻着梵高还是弗拉哈迪的脚步,无高低贵贱之分。DV机是拉拉梦想的映射,无论旁人用怎样的眼光审视,他在命悬一线时都紧紧抱着这“梦想”不肯放手。
 
    对梦想的执着,是蔡拉拉的选择;而为家庭为生活为现实放下梦想,是徐来的结局。或许,徐峥在从一个更高的视角、更从容的心态去看待这种“选择”,没有输赢,没有对错,只有是否遵从了“自己的心”。
 
 
    我们遗憾的是缘分留下的小小缺口,放佛是粘在心口的一颗砂砾,岁月会放大这遗憾和砂砾摩擦心口带来的忐忑不安,从此,那段触不可及的回忆变得比它本身更加美好。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观众也有一万个《港囧》。千变万化的生命个体,投射出不同的影子。
 
    《港囧》是借梵高之手的救赎。
 
    而对于我,开始相信:命运推远的事情,是上天给我机会的,自我救赎。